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東       |        大灣區        |         眼界       |        文旅       
廣東人工智能産業動能澎湃 跨越式發展正當時
2025-04-25 15:46:18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朱樺

  年初DeepSeek-R1的橫空出世為全球AI生態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也引發了廣東各界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深度思考。如何抓住機遇、塑造優勢、跨越障礙、發展産業,是廣東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應有之義。

  AI大潮下,廣東已涌現出探跡科技等一批創始人在廣東出生、廣東高校畢業、廣東創業成功的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佳都等在廣東崛起壯大、核心技術填補國內空白的領軍企業,高新興科技等在廣東紮根、賦能車聯網和公共安全的專精特新企業,視源電子等AI賦能製造業升級的中國500強上市公司,谷東科技等行業內技術領先、走在國際前沿的標杆企業。

  近日,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完成併發布《廣東省人工智能産業發展調研報告(2025)》。通過實地訪談11家行業協會和重點企業,持續關注國內外人工智能産業的發展趨勢。

  報告提出,受訪企業對廣東省人工智能産業環境的評價較高,並對産業的未來發展抱有堅定的信心。近年來,廣東省積極出臺大力度的産業、資金、人才、場景等政策,人工智能産業應用成果豐碩。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專攻細分場景,形成了“將實驗室技術轉化為規模化生産力”的落地能力。

  廣東省在人工智能領域擁有堅實的産業基礎和多樣化應用場景,AI技術應用走入世界最前沿,AI産業發展穩居國內産業第一梯隊。但在創新生態構建、區域産業協同、産業規模化增長等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潛力。

  場景賦能,廣東人工智能産業展現強勁發展態勢

  廣東省人工智能産業創新實力、市場份額等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深圳、廣州兩市在全球人工智能最具創新力城市中排名前五十。從國內市場看,廣東省人工智能産業規模增速、企業總量、大型企業數量等指標均為國內首位。目前,全省人工智能産業發展呈現兩大特點和兩方面優勢。

  場景驅動産業全鏈條協同發展

  廣東省在人工智能産業鏈形成“全鏈條協同、場景驅動創新、政策生態融合”的核心優勢,通過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三端發力構建産業生態。基礎層以晶片與算力為雙引擎,技術層聚焦大模型研發與開源生態,應用層覆蓋智慧製造、智慧民生、城市治理三大領域。其中,深圳已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産業鏈,廣州已構建起涵蓋核心技術研發、高端裝備製造以及多元産業融合應用的智慧製造體系,東莞已搭建覆蓋基礎技術、産品製造與行業應用的人工智能産業鏈架構,珠海人工智能産業構建了涵蓋晶片設計、演算法大模型研發及行業應用的完整産業鏈。

  應用場景與技術創新雙向奔赴

  豐富的應用場景驅動技術創新。人工智能技術在廣東製造業的研發設計、中試驗證、生産製造、運營管理等場景得到廣泛應用;另一方面,廣東在智慧無人系統、智慧機器人、智慧家居、智慧醫療、智慧安防等領域加強規劃佈局,推動人工智能産業集聚。

  技術創新推動應用場景拓展。廣東在群體智慧、類腦智慧、具身智慧、人機混合智慧等前沿領域以及無監督自然語言處理、群體自主無人智慧技術、人工智能安全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為人工智能技術在更多複雜和特殊場景下的應用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産業賦能效應顯現

  在賦能傳統産業升級改造方面,從精確生産到智慧化輔助管理,廣東省的傳統産業正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智慧變革”,計算能力推動産品和服務的創新,並通過高效的組織協同實現傳統産業鏈的重構。如,優必選自主研發的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系列用於搬運、分揀、全車車檢等崗位,全球多個大廠的汽車製造穩定性提升了30%。探跡科技通過精準行銷、低成本獲客,成為智慧銷售開創者,在推動行業發展上作用顯著。

  在促進新興産業擴張市場方面,在智慧化生産、人形機器人應用、高精度控制、國際市場競爭以及全産業鏈佈局等領域,廣東省的“機器人七劍客”實現了人工智能技術與各自專業領域的深度整合。如,越疆機器人在其協作機械臂等産品中運用AI技術,使其更加靈活、高效地完成各種複雜的工作任務,並且具備一定的智慧感知和決策能力,進一步穩固了其在全球協作機器人市場的顯著地位。

  産業政策和産業載體雙輪驅動

  廣東正全鏈全域打造人工智能政策高地。借助國家專項計劃、企業成長計劃(EBT)、科技創新資金及地方政策,大力扶持人工智能産業。地方政策方面,深圳政策先行先試特徵明顯,在創新産品應用、全鏈條政策支持方面領先全國。廣州政策體系全面系統,涵蓋試驗區建設、産業導則等多方面,注重集聚與生態構建,以核心區帶動周邊,打造産業集群生態。

  産業載體方面,深圳打造了“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區”,形成多核心産業佈局;廣州已培育包括19科研機構+12産業園區的人工智能重點載體。東莞市形成了松山湖、濱海灣、水鄉等多個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的區域支點。佛山市構建“一高地多點支撐”的佈局,以三龍灣科技城為灣區人工智能製造産業高地,以佛山順德機器人谷、美的庫卡智慧製造科技園、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等為人工智能孵化創新支撐。

  廣東人工智能産業的跨越式發展仍面臨國外技術封鎖、算力未跟上産業發展等共性問題。創新生態方面,存在數據流動不暢通、人才儲備有限、政策落地需強化等;地區協同方面,珠三角城市間産業規模差距較大,協同化、差異化不明顯;廣東還存在“東部缺算力,西部缺需求”的錯配現象。

  針對以上發展障礙,廣東省情中心提出“五大鏈條”的策略建議,協同助推廣東人工智能産業裂變式發展。一是通過強化算力基礎設施攻堅,突破大模型技術瓶頸,深化量子計算等前沿佈局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技術攻堅鏈;二是通過開放多領域標杆場景,推動製造業深度融合,優化區域産業生態環境打造“政府-企業-社會”場景應用鏈;三是構建數據要素流通體系、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創新金融支持模式從而優化“數據-人才-資金”要素供給鏈;四是以強化深穗莞佛四城聯動、深化粵港澳合作、試推AI“飛地園區”模式來強化“聯動-融合-協作”生態協同鏈;五是通過完善法規政策、創新包容監管、優化政務服務等建立“立法-監管-服務”政策保障鏈。(文 李弘)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