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加快培育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

2022-10-13 17:02:10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中小企業聯繫千家萬戶,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定位於縣域的中小企業産業集群是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至關重要。

  近日,工信部印發《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了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的培育方向和認定標準,並提出“十四五”期間,在全國範圍認定200個左右集群,引導和支持地方培育一批省級集群。

  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特”在哪?如何重點支持和培育?圍繞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工信部中小企業局有關負責人。

  為何定位在“縣域”

  呈現“一縣一業”發展態勢,縣域産業集群已成為工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根據《辦法》,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是定位在縣級區劃範圍內,以中小企業為主體,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産業集群。集群為何要定位在縣域?

  縣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據統計,我國縣域經濟GDP佔全國比重近四成,縣域戶籍人數超過全國總人口的60%。

  自2015年工信部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産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各地因地制宜重點圍繞特色産業集群、縣域工業集中區、塊狀經濟等出臺專項政策,呈現出“一縣一業”的發展態勢。數據顯示,近三成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佈在縣域産業集群中,縣域産業集群已成為我國工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儘管發展態勢良好,但也應看到,集群的高品質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工信部中小企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對10個省份、50多個縣域集群、近千家中小企業開展的調研發現,中小企業産業集群仍存在以下問題——

  定位模糊、協同不足。相當一部分集群主導産業定位不夠清晰,優勢特色不足,同時由於協同創新平臺尚不健全、發揮作用不夠等問題,不少集群仍表現為“集而不群”。

  資源欠缺、服務滯後。當前,縣域産業集群提供服務與企業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資源的欠缺限制了集群數字化管理水準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水準的提升。

  “促進培育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可以更好下沉高水準服務資源、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彌補中小企業小散弱的先天劣勢。”工信部中小企業局有關負責人説,發展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也有利於促進各種産業資源的快速流動,放大産業協作效應,將集群嵌入全國乃至全球産業體系中,從而在産業鏈關鍵環節實現“卡位”“補位”,增強産業鏈供應鏈韌性。

  集群“特”在哪

  明確一個主導産業,並不斷夯實産業基礎,集聚創新要素

  特色是中小企業産業集群發展的核心動力。那麼此類集群“特”在哪?

  “特”體現為主導産業的專業化。按照《辦法》,中小企業集群需明確一個主導産業,並不斷夯實産業基礎。一些地區打造一縣一業、一鎮一品等做法,均是立足當地資源特點和産業基礎,進行差異化定位,引導中小企業在主導産業上深耕細作,不斷提升集群專業化配套能力,推動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

  “特”表現在主導産業的優勢化。《辦法》要求,中小企業集群應圍繞主導産業集聚創新要素,加強協同創新,完善創新平臺,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産業協作水準,踐行綠色製造,形成核心競爭力,推動産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應該看到,近年來,各地立足區位特點、資源稟賦、産業基礎和産業結構,已形成一批相對成熟的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河北臨西,軸承産業集群加強與科研院所戰略合作,實現機床軸承、陶瓷軸承等中高端産品突破,産品遠銷東南亞、歐美等的90多個國家和地區;河南葉縣,依託龍頭企業平煤神馬集團組建尼龍新材料産業研究院,有力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和産學研用協同創新。

  “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的遴選要立足於推動我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和産業鏈現代化水準提升,聚焦營造中小企業良好發展環境和産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專業化配套能力提升。”工信部中小企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從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成效明顯、産業鏈供應鏈協作高效、具有較強協同創新能力、數字化轉型效果初顯、具有較高綠色化發展水準、積極參與産業開放合作等多方面進行具體遴選和認定。

  認定後如何培育

  引導地方出臺專項支持政策,匯聚市場化服務資源,形成發展新模式

  認定是手段,培育才是關鍵。按照《辦法》,在“十四五”期間,將在全國範圍內認定200個左右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認定工作完成後,如何支持和促進集群的發展和培育?

  “通過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的方式,多措並舉培育集群發展。”工信部中小企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通過開展政策宣貫,引導地方立足工作實際統籌規劃中小企業産業集群佈局,出臺專項支持政策,在財政、金融、産業、土地、人才等方面加強對集群發展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匯聚市場化服務資源,通過機制創新形成多方共建、共商共治、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集群發展新模式。

  “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的生存發展之根在於産業,無産業則無集群,無專而強的産業則無優而壯的集群。”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楊建軍表示,培育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需要精準定位集群主導産業,提升主導産業特色優勢,推進産業數字化升級,加大創新平臺建設力度,暢通集群內外部協作網絡,持續推進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不斷提升集群産業競爭力。

  為防止一些地區在集群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盲目發展和趨同現象,《辦法》也作出了相應的規範性要求和指引,以引導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健康可持續發展。

  《辦法》規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制定三年發展規劃,作為認定的基本條件,將有效協調集群的産業發展方向。楊建軍分析,集群需結合産業發展形勢和自身發展基礎,明確發展目標,採取量身定制、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綜合提升主導産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發展成各有韆鞦、模式各異的行業標杆。

  此外,《辦法》也提出要建立集群動態管理和跟蹤監測機制的要求。據介紹,下一步工信部將組織各地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建立健全本地中小企業産業集群動態監測工作機制,通過開展集群診斷、編制發佈案例集等方式推進先進培育工作經驗的分享,引導集群少走彎路、找到出路,為推動出臺精準滴灌的集群扶持政策提供支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