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可再生能源正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核心
來源:環球網  |  2018-09-03 08:46:16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教授主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9月2日正式在京發佈。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全球能源正在向高效、清潔、多元化的特徵方向加速轉型推進,全球能源供需格局正進入深刻調整的階段。報告指出,世界各國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太陽能、風能及生物質能方面,旨在加快能源轉型進程、提高能源安全及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報告認為,世界各國向綠色、低碳等清潔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積極轉型的信號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即能源政策的積極轉型、發電成本的不斷下降、能源投資重心向綠色清潔化能源轉移、産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及人工智能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開發應用等。

  該報告認為,全球主要國家不約而同地加快了低碳化乃至“去碳化”能源體系的發展步伐。歐美發達國家先後提出了明確的能源轉型計劃、轉型目標及推進措施,這是新科技革命、氣候變化及綠色低碳背景下國際能源體系發生深刻變化的重要先導信號。就發電成本而言,IRENA(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數據顯示,未來兩年內,包括生物質能、水力等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將會與化石燃料發電成本幾近持平,而發電成本的下降也是世界能源發展進入新時代的重要信號。伴隨著氣候變化及《巴黎協定》的簽署,全球能源轉型提速使得可再生能源的長期前景更加確定、投資風險降低、投資規模連續7年超過2000億美元。從目前國際可再生能源投資形勢看,風力和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兩個主要領域。該報告同時指出,就世界各地區可再生能源投資情況看,可再生能源投資區域重心正在逐漸“東移”,以中國、印度、巴西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基本處於穩定狀態,2006-2015年間,新興經濟體對清潔能源的投資年均增長率近52.4%,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呈不斷增加趨勢。

  該報告還提出,産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的進一步優化調整對未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新工業革命的爆發將人工智能與能源體系進行充分融合過程中,人工智能技術成為電網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成為當今能源電力轉型的重要戰略支撐。

  報告認為,未來可再生能源發展潛力巨大,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也十分樂觀。推進能源革命及綠色低碳清潔能源體系發展,是我國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突破點。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構建亞洲天然氣定價中心意義深遠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教授主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9月2日正式在京發佈。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形成亞洲天然氣定價中心有著深遠意義和價值,不僅有助於形成亞洲的HUB價格基準,降低亞洲溢價,同時也能為亞洲天然氣的供應安全帶來保障。

  該報告認為,亞洲是全球天然氣進口的主要地區,但因天然氣的進口價格長期與替代能源油價(日本原有綜合價格JCC和Brent原油價格)掛鉤,伴隨著歐美地區天然氣價格的逐步降低,導致亞洲天然氣價格長期處於“亞洲溢價”狀態。建立亞洲天然氣定價中心可以有效反映亞洲區域天然氣的供需情況和真實承受價格,進而擺脫油價和歐美HUB定價中心價格的牽制,消除“亞洲溢價”,最終與亞洲用戶的承受力和亞洲交易的成交價格相關聯。

  對於構建亞洲天然氣定價中心,該報告主要從國際和國內兩個層面展望了定價中心的誕生路徑。亞洲區域層面,首先亞洲某個主要國家單獨形成定價中心,可以以該國的價格影響周邊多國的天然氣價格。目前新加坡、日本和中國都基本具備形成亞洲天然氣定價中心的條件。其次形成亞洲聯盟,多國交易中心互聯互通,進而形成定價中心。日本、新加坡、中國已經建立了的交易中心。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跨國的、區域性的交易中心,然後聯合推出價格指數,也是一種嘗試。國內層面,中國正積極探索和嘗試組建天然氣交易中心,並逐步形成交易反應價格機制。中國具備天然氣貿易活躍度和較大的市場流動性,只要有效打破市場壟斷、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未來天然氣期貨將應運而生,其定價中心的地位也將得以體現。

  該報告進一步指出,中國若要形成區域性天然氣定價中心,仍需要進一步完善和配套相應的政策條件和基礎設施建設,如立法並實施有力的市場監管、積極推動市場化改革、建立管道樞紐中心並形成管輸系統管理、加強信息透明度及完善金融體系等,都是提高市場交易平臺流動性和交易量的重要推手,也是必要前提。

  該報告認為,天然氣定價中心能夠更好地反映天然氣的供需情況,及時發現資源的變化,更經濟高效地分配天然氣資源,從而最大化地避免局部供應短缺、氣荒等現象,並有效及時地應對突發情況的發生。因此,建立亞洲天然氣定價中心和基準價格對於亞洲各國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處於消費增長期的中國尤為重要。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中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邁入實質性階段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教授主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9月2日正式在京發佈。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中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進程在不斷“加速”。中國將加速推動建立天然氣産供儲銷體系,加快推動天然氣市場改革、官網開放、監管體制等一系列改革,使得能源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該報告指出,為加快我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進程,我國發佈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改革。2017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將改革油氣産品定價機製作為重點任務之一。2017年6月23日,國家發改委發佈了《關於加強配氣價格監督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配氣價格要按照“准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則制定。2018年3月,國家能源局印發《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未來天然氣市場的改革方向。未來天然氣市場將推進市場化定價,促進氣價下行,上下游市場用戶有望實現直接交易,進而拉動下游終端天然氣市場的需求。

  該報告認為,中國天然氣市場在國家系列能源政策推動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數據顯示,2017年,中石油全年完成油氣産量2.74億噸油當量,其中國內天然氣産量達到103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3%,其在油氣結構中的佔比達到46.4%。同時,2017年,中石油海外油氣業務完成權益産量當量8908萬噸,較2016年同比增長17.2%,其中天然氣權益産量增長254.5%。天然氣市場良好的發展態勢也為我國天然氣市場化交易打下了良好基礎。

  該報告提出,要實現我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完善天然氣定價方式和加快天然氣交易中心建設是必不可少的兩大重要因素。深化天然氣價格改革。2018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理順居民用氣門站價格的通知》,從6月10日起,我國對“雙軌運行”的居民用氣和非居民用氣價格實施“銜接”,進一步縮小民用與非民用氣價格差距,進而完善市場化價格機制。就天然氣交易中心而言,2017年9月,中國首次管道天然氣競價交易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試點,天然氣進入公開交易平臺,向透明交易邁出一大步。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認為,通過構建天然氣産供儲銷體系,加速推動天然氣行業體制改革及完善天然氣交易中心建設等,是推動我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邁入實質性階段的重要元素。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構建全球電力市場的先決條件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教授主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9月2日正式在京發佈。

  《世界能源報告2018》指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適應清潔能源全球大規模開發與有效配置的關鍵平臺,是構建全球電力市場的先決條件。全球能源互聯網以“兩個替代、一個提高”為戰略方向,即能源開發實施清潔替代,能源消費實施電能替代,提高電氣化水準,是吸納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發電,進而增大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該報告指出,目前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條件已具備。首先,技術上的可行性。技術上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可行性,即特高壓輸電技術先進成熟、清潔能源發電技術不斷進步、智慧電網技術廣泛應用。其次,經濟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清潔能源發電成本的不斷降低較化石能源更加凸顯了其本身的經濟競爭力。研究發現,全球風電、光伏發電成本過去5年分別下降了30%和75%,伴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未來發電成本還將持續快速下降。預計到2025年,清潔能源競爭力將全面超過化石能源。電網互聯將提高全系統的經濟性和運行效率。全球能源互聯網可以實現跨國跨洲電力的互補互濟,將不同地區的資源差、時區差、季節差及電價差統籌起來,減少備用容量,進而提高其經濟性和運行效率。再次,政治上已形成共識。全球各國政治上形成的共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共識和積極推進清潔能源發展的共識。

  該報告指出,到21世紀中葉基本建成互聯互通的全球電力市場以及全球能源互聯網。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需要分三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實現國內互聯,2020年之前推動形成全球共識。此階段可以強化各國國內聯網、智慧電網建設和開發各國清潔能源;第二階段實現洲內互聯,2020年至2030年進行大規模開發及洲內清潔能源基地開發;第三階段形成洲際互聯,在2030年至2050年進行跨洲特高壓骨幹網架建設和“一極一道”能源基地開發,進而形成全球互聯格局。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認為,構建全球電力市場的關鍵在於全球能源互聯網體系的形成。同時,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實現全球包容性增長的關鍵。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全球天然氣貿易正步入關鍵轉型階段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教授主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9月2日正式在京發佈。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全球天然氣貿易正步入一個關鍵的轉型階段。全球天然氣貿易的轉型既是地緣政治競爭的轉型,也是美國“頁巖氣革命”帶來的技術和LNG産量及貿易的轉型,更是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加速向清潔化能源過渡及形成亞洲天然氣定價機制的轉型。

  該報告指出,由於供需關係的調整和地緣政治博弈的加劇,傳統上分割的歐洲、亞洲和北美三個地區性市場正在加速融合。因地緣政治的競爭,美國、歐洲和俄羅斯圍繞天然氣貿易的博弈仍在繼續發酵;美國“頁巖氣革命”帶來的天然氣技術革命和供需結構變革使得特朗普政府不斷推動能源新政,促使美國液化天然氣的大規模出口,並成為天然氣凈出口國,這直接影響到歐洲及亞太地區的天然氣供需關係,特別是天然氣地區價格;中國等新興經濟體龐大的天然氣供需規模加速其向清潔化能源轉型的進程。未來30年中國將是亞洲地區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國和進口國,中國應當在弱化基於油價的合約價格、邁向基於亞洲供需關係的價格形成機制上扮演領導者角色。

  該報告指出,未來天然氣消費將會持續增加。2016年全球天然氣貿易比2015年增長4.8%,2017年天然氣消費增長3%,兩倍于過去5年的增速。BP數據顯示,到2040年全球經濟總量將翻一番,經濟繁榮推動能源需求增長及向清潔化和電力化方向發展。BP預計2040年70%的能源消費將轉向電力部門。天然氣是能源轉型中的重要一環,眾多有利因素促進天然氣需求的增長,包括亞洲和非洲的工業化、中國能源消費結構的轉型及北美、中東地區供應能力的增強。

  該報告認為,全球天然氣貿易轉型進程中,中國天然氣市場的不斷發展正引領全球貿易新格局的出現。EIA(美國能源信息署)遠景預測,中國將於2021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在全球天然氣貿易格局中的地位將非常突出。全球天然氣市場的發展及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壯大在推動經濟繁榮和能源供需增長的同時,也將世界能源推向了綠色化、低碳化、清潔化和電力化。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全球能源貿易金融屬性日益突顯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教授主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9月2日正式在京發佈。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當前全球能源貿易中最為明顯的兩個特徵在於能源貿易金融化和以石油美元為核心的能源定價機制。全球能源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與全球金融體系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

  該報告認為,能源貿易的金融化屬性主要源於能源的三個特徵,即可貿易、可儲存和可壟斷,因此也成為金融行業的重點關注對象。首先,可貿易方面,能源行業的主要産品都具有較高的可貿易程度,因此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其次,能源産品的可儲存性,可以實現杠桿化交易,用以規避市場價格波動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這種對衝交易方式造就了能源期貨市場的快速發展。再次,能源的可壟斷性促使能源與金融進行充分融合,實現創新。可以看出,全球能源貿易的發展與其日益突顯的金融化屬性不可分割。

  該報告進一步指出,石油-美元體系是能源定價機制的核心。石油-美元始於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的爆發和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終結,美國由此獲得了以石油-美元為核心的能源定價權,並逐步形成了三大最主要的全球性原油期貨合作。可以説,石油-美元體系的建立使得能源貿易實現了金融化,進而逐步演變成了一個涉及能源、貿易、金融、政治和軍事等各方面的全球性綜合體系。

  該報告認為,雖然全球能源貿易的金融屬性日益突出,但中國在全球能源貿易格局中的話語權仍相對較低,這與中國相關金融體系建設的落後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國內方面,中國能源貿易相關金融體系不健全,造成能源市場資源配置率較低,這對能源産業的發展造成很大阻礙。同時,中國能源貿易金融體系相關市場機制缺失,能源定價機制較為單一,不能充分反映市場能源供需結構,導致價格調整與實際情況出現錯位。國際層面,缺乏有效的能源貿易相關金融體系合作建設機制,造成中國話語權較低。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研究認為,當前中國正處在參與全球能源貿易相關金融體系建設的一個較好時機。中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提升能源貿易的金融屬性。首先,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多元化格局和多邊合作體系建設;其次,大力推進“一帶一路”以及重點國家和地區能源合作建設;再次,提高自身能力建設。基於此,中國才能在提升本國國際實力的過程中,提升本國在能源貿易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和豐富本國能源貿易的金融屬性。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國際能源合作可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教授主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9月2日正式在京發佈。

  《世界能源報告2018》指出,國際能源合作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有力抓手。未來可以通過實現“石油人民幣”或“天然氣人民幣”,提升人民幣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乃是國際化進程。、

  該報告指出,推動“石油人民幣”結算體系建設,有助於推動國際能源結算體系多元化發展。“石油人民幣”是與“石油-美元”相對應的,是為降低“石油-美元”及美元體系對國際匯率和能源定價體系等的干擾程度而不斷演進的結果。隨著美元指數和石油價格波動頻率和幅度的加大,石油美元體系自身存在的矛盾日益加深,這助推了各國迫切改變現狀的決心。建立“石油人民幣”結算體系不僅有助於推動國際能源結算體系多元化,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及中國的能源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該報告進一步指出,推動“天然氣人民幣”結算體系建設更加符合中國在能源合作領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需要。在能源轉型和産業結構日益調整優化背景下,天然氣的綠色、低碳、清潔化屬性更加符合民眾日益追求美好生活水準的需要,其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逐步上升,未來預計將成為一次能源的主要組成成分。同時,在全球天然氣貿易迅速增長情況下,中國作為最具潛力的天然氣消費市場,通過設計完善的天然氣貿易合作機制,構建區域性天然氣交易中心,提升中國在全球能源市場的話語權,在有效解決能源貿易中的“亞洲溢價”問題的同時,也以“天然氣人民幣”為載體,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認為,構建“石油人民幣”或“天然氣人民幣”計價結算體系是推動天然氣人民幣的有效途徑。我國應該積極推進能源體制改革,為我國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打下堅實鋪墊。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一帶一路”國際能源合作有望實現突破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教授主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9月2日正式在京發佈。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能源合作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通過積極變革合作思路,將傳統的國際能源貿易合作及國際能源投資合作轉變成國際能源技術合作和國家能源治理合作。

  該報告認為,國際能源合作主要是國際能源貿易合作、國際能源技術合作及國際能源治理合作三方面內容,旨在通過合作夥伴之間的比較優勢相互協調以保障各自的能源與經濟發展。當下,我國對外能源合作正在經歷從傳統的雙邊合作機制向新型的多邊合作機制轉型。

  該報告對“一帶一路”下中國與國際各國能源合作的情況進行了闡述。首先,國際石油合作。報告指出,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原油進口量已經佔到中國原油進口總量的76%,這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性動力。此外,中國正在積極嘗試原油國際投資合作和國際技術合作,更向國際能源治理合作方向合作,包括鞏固併發展人民幣定價體系、期貨市場和國際市場代表權等。其次,天然氣國際合作。從中國進口天然氣總量角度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中國提供了進口需求的72%,成為中國天然氣國際貿易的支柱性力量,特別是中亞、中俄、中緬三條重要的天然氣管道建設卓有成效,對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發發揮了巨大作用。

  該報告還指出,近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能源合作成果較為豐碩,具體包括:中緬原油管道全線貫通、中國-沙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阿布扎比ADCO油田投産、中國參與開發南帕爾斯氣田、中國-中亞天然氣貿易繼續深入、中俄原油二線貫通及東線建設提速、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出貨等方面。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打造一個穩定且有效的國際能源合作機制是未來中國一段時間的能源領域發展重點,是降低對外部能源依賴程度的有效途徑。“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一個廣泛且多元化的合作平臺,將為中國和國際各國能源合作提供更加良好的機遇。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非常規天然氣的成功開發影響深遠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教授主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9月2日正式在京發佈。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以美國為典型代表的非常規天然氣的開發成功極大鼓勵了世界各國對非常規資源的關注和積極投入。尤其對中國而言,非常規天然氣的逐步普及為中國天然氣的探明開發提供了積極借鑒。

  該報告研究表明,目前全球非常規天然氣探明技術可採儲量為331萬億立方米,佔全球總量的79%。從非常規天然氣分佈來看,亞太地區非常規天然氣可探儲量約為29%,其中,中國勘探開發在亞太地區較為活躍。

  該報告進一步指出,自2000年以來,美國非常規天然氣的勘探成果為各國非常規天然氣開發的積極推進提供良好借鑒。自美國之後,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德國、英國等國家都在積極推動非常規天然氣的商業化開發。

  該報告認為,北美非常規天然氣的成功開發為世界各國、尤其是中國能源發展帶來積極影響。首先,加速全球能源消費結構轉型。長久以來以常規油氣資源為消費重心的全球能源消費格局被非常規天然氣打破。非常規天然氣豐富的資源量和不斷成熟的技術推動了開發成本的不斷下降,進而促使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其次,推動全球能源格局中心轉移。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將推動全球能源格局變遷。全球能源格局中心正從中東常規油氣資源向北美非常規油氣轉移,形成東西兩半球油氣資源的兩極格局。再次,影響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非常規資源的成功開發,美國的能源獨立更進一步,這直接影響到中東及俄羅斯等能源重點地區和大國的戰略能源政策,進而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産生影響。第四,推動中國天然氣供應多元化。北美非常規資源的成功開發對中國加快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開發、加快技術研究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認為,中國目前非常規天然氣的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且仍存在較多限制,如資源稟賦較弱、技術水準有待提升、技術設施有待改進等問題。中國仍需要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的能源勘探開發經驗,不斷推動我國能源及非常規天然氣的開發。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新能源汽車發展步入快車道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教授主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9月2日正式在京發佈。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指出,低碳節能環保趨勢使得汽車的新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國際能源署IEA指出,到2040年,電力會佔到最終能源消費增量的40%,而交通領域用油將佔全球石油總消耗的62%以上,所以在全球若大面積推廣低碳清潔能源,燃油汽車向新能源動力轉型將成為未來的必然趨勢。

  該報告指出,能源轉型和能源效率將會促進新能源汽車成為新時代城市的名片。2017年,全球汽車保有量約13億輛,預計2020年的全球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4.5億輛。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交通碳排放量的逐年遞增趨勢在加重地球溫室效應的同時,也增強了民眾對清潔環境的需求意識及向綠色低碳清潔高效能源轉型的決心。

  該報告進一步指出,新能源汽車所具備的節能優勢更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有利於交通能源的多樣化、清潔化和高效化。無論從能源效率、技術成本還是環境效益和國際競爭分析,新能源汽車的經濟性體現的十分明確。一方面,電動新能源汽車的能耗成本低。與傳統燃油車相比,電動能源車具有明顯的成本效率優勢,保守估計成本要比傳統車輛低50%以上。同時,電動汽車不存在尾氣排放問題,這在減速停車時可以將車輛的動能轉換為電能儲存,可以大大提高能源使用率。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是對未來可再生能源革命的強有力呼應。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進一步從技術角度闡述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符合行業技術耦合發展的內在要求。動力技術的轉型升級可以加速新能源動力技術在汽車行業的普及。從技術創新的生命週期看,新能源汽車正處於成長髮展期,未來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未來數字技術的全面融合,使得新能源汽車成為重要的消費場景載體。汽車電動後必然要求燃油車向電動車轉型,成為數字技術和材料技術在汽車領域廣泛普及的重要連結契機。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認為,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強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其必由之路。在當今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步入快車道之際,中國應努力抓住機遇,借助動力技術和數字技術的充分融合,推進中國乃至全世界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的協調發展。

責編:陳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