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十年前,國內音樂行業可謂是亂象叢生,而現階段,在政府、音樂平臺、唱片公司、受眾等多方的共同作用下,音樂産品日趨多元,而背後的商業價值也在愈發凸顯,並讓音樂行業的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階段。
從0到1的突破
提及十年前國內音樂行業生態,想必大多數從業者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不免會露出愁雲慘淡的表情。盜版漫天飛、維權無門、付費是空想……種種情況的疊加,持續損耗著音樂從業者的激情,由此誕生的不敢邁入這一行、不想創作新作品、不能進行下一步發展的“三不”狀態,更是阻礙了整個音樂行業發展的腳步。
再看如今,無論是內容創新、平臺出新,還是付費用戶不斷增長、付費意願不斷增強,音樂行業日趨良性發展的生態結構,使得音樂産品的文化價值、消費價值,以及商業價值愈發凸顯。
草臺回聲CEO戈非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切都離不開近年來國內音樂版權保護在多方面發生的改變,各大音樂平臺正版化程度越來越高,維護音樂人著作權利益成為大眾共識,而在法律、立法層面,相關政策的出臺也進一步推動著行業的良性發展”。
2015年,是國內音樂行業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當年7月,國家版權局下發《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帶來“不到兩個月下架音樂作品達220余萬首”的效果,令國內音樂市場的發展邁出了關鍵一步。緊隨其後的是,各大音樂平臺也改變了曾經的“拿來主義”,相繼與唱片公司達成正版化合作、推出付費音樂服務、扶植原創音樂人發展等。
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為例,近年來該公司已陸續與索尼音樂、環球音樂、華納音樂、英皇娛樂等公司達成合作,國內外唱片公司合作超過200家,與此同時,該公司還通過推出數字專輯、打歌類節目等方式進一步挖掘音樂價值,探索音樂價值的多元變現。
從音樂創作者和唱片公司的角度來看,這一變化確實為國內音樂行業的發展帶來不小的影響。樂評人流水紀表示,在早先的實體唱片時代,唱片公司可通過實體唱片的銷售獲得收入並進行下一步業務的發展。隨著載體變革,數字音樂成為受眾普遍的聽歌方式,儘管唱片公司和音樂人手裏擁有大量歌曲版權,但此前因音樂平臺等方面尚未形成購買正版內容的意識,導致唱片公司收入規模極為有限,為了生存,不得不減少在內容創作上的支出,縮減成本,音樂人沒有穩定收入也不敢邁入這一行,因此進入了一個內容艱難的時代,形成惡性循環。如今音樂平臺真金白銀購買內容,2015-2018年音樂版權價格上漲6倍以上,相比此前不為正版內容付費,這樣的溢價更像是音樂原有的價值回歸,而這無疑令唱片公司和音樂人枯木逢春。
多元路徑完善行業環境
隨著國內音樂行業生態的逐步完善,現階段,國內音樂行業正迎來一個發展的好時候。數據顯示,中國數字音樂産業在近十年裏行業規模增加了10倍,已突破150億元。且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今年上半年發佈的《2018全球音樂報告》顯示,中國音樂産業以2017年26.5%的流媒體收益增長,令整體收益上升了35.3%,並首次躋身全球前十,創下了全球第10名的排名紀錄。
整體市場增長之下,行業內各個角色也在實現快速發展。首先是音樂平臺,經過此前的市場競爭,行業巨頭已逐步顯現,而騰訊音樂娛樂正籌備上市的動作,意味著國內第一家在美上市的音樂平臺即將出現。且騰訊音樂娛樂招股書透露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收86.19億元,同比增長92%,調整後利潤也由去年同期的7.32億元增長至21.12億元,同比增長189%,上升近兩倍,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音樂平臺的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再看音樂創作者和唱片公司,收入情況和生存狀態也較此前實現較大幅度的提升。據戈非透露,“現階段音樂人的生活水準和收入實現大幅增長,生存已不是問題。且與十年前只能通過線下演出獲得收益,無法從線上實現收入不同,目前音樂平臺會根據歌曲的實際流量情況支付音樂人相應費用,同時平臺所設置的打賞等方式也帶來一定收入。隨著線上流量的增加,還能反過來帶動音樂人的線下演出活動”。
而在用戶層面,已有部分用戶將數字音樂作品視為免費午餐的觀念逐步被付費意識所代替,自願維護整個行業生態的保護,且如今付費用戶的規模越來越大,騰訊音樂娛樂公佈的數據就是其中一個佐證,據其招股書顯示,該公司的在線音樂服務的付費用戶從2017年二季度的1660萬增長至2018年二季度的2330萬。
樂評人鄧柯認為,由於互聯網是主要信息的溝通場所和渠道,因此互聯網是未來整個時代的趨勢,依賴溝通場所和渠道來發展的音樂行業也不例外,在互聯網的作用下實現快速發展,且與此前音樂行業與互聯網行業是完全分離的兩個領域,但現階段二者結合得越來越緊密,且音樂平臺也承擔起傳統唱片公司的部分職能。
近年來不少音樂平臺相繼推出音樂人扶持計劃,其中騰訊音樂娛樂在去年推出音樂人計劃,集合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酷狗直播、5Sing六大平臺,打造原創音樂人的全産業鏈服務,目標在三年內讓音樂人收入達到5億元;網易雲音樂也于2016年啟動“石頭計劃”,意在全方位支持獨立音樂人,併為音樂人開通讚賞功能;百度音樂也有自己的“伴星計劃”,助力獨立音樂人成長。
業內人士表示,音樂平臺在此佈局一方面是愈發意識到內容的重要性,為自身積累更多內容進行鋪墊,另一方面互聯網將資金與資源、渠道投入到音樂行業,並挖掘、扶持音樂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幫助行業增加自我造血功能,激發內容創作激情。
大眾化付費仍待激活
通過各方面的發力,國內音樂行業生態較十年前實現較大的改變,網絡音樂版權秩序也有明顯的好轉,這成為音樂行業發展的基石。但在迎來曙光的同時,也存在仍待完善的地方,在流水紀看來,如今正是一個痛並快樂的時期。
按照國家層面的引導與要求,與幾年前音樂平臺紛紛爭奪獨家版權不同,現如今國家版權局正推動網絡音樂全面授權和廣泛傳播,避免獨家授權,在這一情況下,騰訊音樂娛樂與網易雲音樂等平臺相繼達成轉授權合作,音樂曲庫的開放與共享比例達到99%。因此,對於音樂平臺而言,如何能在此基礎上吸引用戶到自身旗下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近年來雖然用戶付費規模正保持著增長的態勢,但相較整個市場的用戶規模,真正進行付費的仍是少數,然而,這一觀念的培育並不能一蹴而就,為了吸引用戶,音樂平臺還需要用免費的方式討好用戶,逐步通過其他多種方式帶動付費。
一米觀察創始人王毅認為,擁有版權資源是吸引用戶使用並註冊相關音樂平臺的第一階段,但因各個音樂平臺的歌曲版權有所不同,不少用戶往往會使用多個音樂平臺,而用戶每天聽歌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音樂平臺還要用獨特的服務和體驗搶佔用戶的使用時間,並讓用戶選擇付費。
在鄧柯看來,未來國內音樂行業的發展會越來越好,且隨著互聯網以及相關技術的提升,整個行業會逐步形成相關大數據,通過讓數據進一步透明化,帶動音樂行業生態實現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