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實招破解民企融資難
來源:經濟日報  |  2018-11-14 08:52:35

更多實招破解民企融資難(中首)(聚焦)(財智推薦)

圖為四川瀘州市馳騰科技有限公司生産廠間。今年10月份,馳騰科技公司與另外兩家智慧終端企業以“機器設備抵押+股東保證”的反擔保方式,獲得融資擔保3000萬元。 李華林攝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四川當地企業融資門檻在降低,成本也有所下降,但依然存在銀行貸款期限過短、轉貸造成成本上升等問題。對此,還需要採取更多有針對性、綜合性的措施,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今年以來,針對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緩解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中央出臺了一系列實招、硬招,效果怎樣?近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七督導組深入四川省,實地督導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看實效、查癥結、找辦法。

  融資門檻降低但轉貸成本較高

  四川泰和園林工程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苗木銷售。泰和園林董事長楊從倫説,苗木項目投入大,生産週期長,公司自有資金不夠,只能求助於銀行,但由於缺乏銀行認可的房産等抵押擔保物,一直難以獲得貸款。

  “這幾年,隨著産權制度改革的實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竹果)權逐漸被銀行認可,公司以此累計獲得2800萬元抵押貸款,解了燃眉之急。”楊從倫説,有了充裕的資金,公司發展穩紮穩打,經濟效益越來越好。

  通過走訪獲悉,近年來隨著一系列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政策舉措落地,四川各地政府、金融機構加大了對民營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企業普遍反映,融資門檻在降低,成本也有所下降。

  據瀘州市委書記劉強介紹,這幾年瀘州全市貸款利率總體保持下降趨勢,今年三季度,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7.06%,比二季度下降0.21個百分點,同期支農再貸款利率下降幅度更為明顯。

  宜賓胭脂花卉園藝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桂德告訴記者,公司目前有林權抵押貸款500萬元,當地政府貼息一部分,年利率為5%左右,還節約了以往抵押評估、擔保等一系列費用,一年節約成本10多萬元,“要按照以往的年利率,再加上各種隱性費用,成本要達到12%,以現在公司10%的年利完全支撐不了”。

  不過,走訪中很多企業反映,當前還存在銀行貸款期限過短,企業面臨轉貸造成的成本上升問題。

  宜賓市錦源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法人肖澤説,銀行給小微企業的貸款期限大部分都是1年期,扣除辦理手續時間,實際使用時間可能只有10個月。還款日期一到,有的企業只能轉而去民間籌資,過橋成本很高。民間資金“貴”倒在其次,更擔心的是,償還了貸款後續貸不上,無法從轉貸中抽身。

  除了轉貸造成的融資成本上升,“借錢不容易”也備受關注。多家企業表示,企業固定資産相對較少,質押物不足,同時商譽等無形資産在銀行的認可度低,企業貸款需求和銀行貸款條件難以匹配。

  瀘州宏旭包裝製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輕資産製造企業,主要資産為製造設備。該公司董事長魏永剛説,大多數銀行都不接受設備作抵押,少數接受設備抵押的銀行,授信額度也非常低,這樣造成企業融資金額嚴重縮水。“希望銀行的創新步伐能跟上企業的需求變化,為不同的企業量身設計更多金融産品。”

  信息不對稱是融資難主因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銀企信息不對稱是企業融資的重要障礙。這其中既有企業自身原因,也有一部分是由於銀行不能全面了解企業經營和風險狀況,風控手段單一。

  工商銀行瀘州分行行長馬強表示,在面臨融資難的中小企業中,“缺信用”“缺信息”“缺增信”問題較突出。發放同樣數量的貸款,中小企業信息收集、調研等費用一般是大企業的數倍,導致銀行對其授信審批意願較低。

  中小企業與銀行相互不了解,還表現在企業需求與銀行貸款項目不匹配。建設銀行瀘州分行行長代建勇説,近年來瀘州經濟轉型升級快,涌現出很多新型企業,資金需求多元化,銀行在産品設定方面跟不上,不能完全適應企業發展需求。

  除銀企信息不對稱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經濟增速下行期,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地方銀行、擔保等金融機構對企業貸款趨於謹慎,這成為當前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主因之一。

  不少城商行負責人表示,小微企業貸款佔全行貸款比重的30%至40%,近年來這一類貸款的不良率有所上升。在小微企業貸款擴容增量的同時,控制風險也尤為重要。

  擔保市場的變化也增加了企業融資難度。在瀘州市,市場化的擔保機構大部分已經退出,95%的擔保貸款由政府性擔保機構辦理。但是,政府性擔保機構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目前,當地共12家政府性擔保公司,註冊資本金達27.67億元,擔保貸款餘額僅有70.1億元,放大倍數有待進一步提高。

  多家銀行負責人表示,銀企信息不對稱、不良貸款率上升及擔保方面的問題,光靠銀行等金融機構無力解決,迫切需要政府這只“手”相助。比如,加強社會信用環境建設,對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實行差異化考核,進一步完善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等。

  要採取更多針對性綜合性措施

  針對企業融資貸款痛點、難點,目前地方政府、銀行金融機構正多管齊下,“對症下藥”。

  在備受關注的企業轉貸問題上,地方政府拿出了不少“硬招”。瀘州市設立規模達12.8億元的市級應急轉貸資金,截至9月末,已累計為企業辦理轉貸431筆、共42.94億元,為企業節約轉貸成本1.1億元以上。

  一些商業銀行也在積極探索解決途徑。如瀘州農商行積極開展續貸業務,緩解小微企業“倒貸”問題。多家銀行推出了“免還續貸”“連連貸”等産品,實現到期轉貸無縫對接,緩解企業資金週轉壓力。

  針對企業與銀行信息不對稱問題,地方政府和銀行已開始著手打通“信息孤島”,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瀘州市建成市級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與國省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已歸集54個部門信用信息3990余萬條,涵蓋全市企業法人4.6萬家,自然人491.07萬。同時,還致力於加強銀企之間信息互通,連續5年指導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銀企對接活動。

  為調動銀行金融機構投放信貸的積極性,地方政府完善融資風險機制,構建風險分擔機制,為銀行放貸“打氣”。

  宜賓市從今年起連續3年每年投入500萬元,建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風險分擔資金,風險損失由市政府、合作銀行和擔保公司三方承擔。瀘州市設立1億元風險資金池,對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發放的信用貸款損失,按最高不超過損失額60%予以補貼。

  銀行金融機構自身則從優化考核體系著手,在績效薪酬管理上逐步建立符合普惠金融業務特點的專項績效考核制度。

  當然,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還需要採取更多有針對性的、綜合性的措施。督導組組長、財政部副部長劉偉表示,要不斷優化監管考核機制,儘快完善盡職免責制度,充分發揮政府性擔保機構作用等,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提升金融服務水準,激發民營和小微企業的發展動力及創新活力。(記者 李華林)

責編:陳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