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打拼“新一線”風頭正勁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11-19 08:41:32

海歸打拼“新一線”風頭正勁(中首)(資訊)(財智推薦)

海歸陶兵林所在的武漢東湖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武漢·中國光谷)已成為武漢一張響噹噹的名片,光谷生物城在生物醫藥産業的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第三。圖為光谷夜景。

海歸打拼“新一線”風頭正勁(中首)(資訊)(財智推薦)

坐落于杭州市余杭區的夢想小鎮,是諸多創業者心中的“熱土”,而這裡更是整個杭州“吸才引智”的縮影。2017年,杭州人才流入率和海歸人才凈流入率首次成為全國城市第一。

  除了傳統意義上的“一線城市”,諸多海歸還會選擇歸鄉發展,與此同時,浙江、江蘇、四川、陜西等省份也在海歸創業地的選擇中擁有一席之地。

  近年來,被稱為“新一線”城市的杭州、成都、西安、武漢等地,紛紛推出系列政策築巢引鳳,吸引海歸入駐創業。更低的生活成本、更短的通勤時間和日益增長的發展機會讓這些蓬勃發展的“新一線”城市成為海歸的新選擇。除“北上廣深”之外,海歸有了更多樣化的發展平臺,以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

  博攬英才

  城市熱度不斷升溫

  畢業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黃文佳,是杭州烏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創始人,從事技術研發工作。為了鼓勵創業團隊,他強調企業需要有股權激勵計劃,努力塑造自己的公司文化。他與很多年輕海歸一樣,畢業後並沒有去“北上廣深”,而是來到了杭州。

  杭州早已展示出其攬天下英才的決心。2017年,杭州人才流入率和海歸人才凈流入率首次成為全國城市第一,這座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城市,正在成為中國最具吸引力城市之一,正在努力打造一個“創業美地”。

  人才總是流向最有機會的地方。

  2017年9月4日,河南“留學報國基地”“海歸創業學院”獲批落地鄭州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希望借助此次機會,制定並推出一系列面向海歸人才的項目孵育、創新創業培訓、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孵化等優惠政策。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在成都,為了引進海歸人才,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比如,成都市科技局將新佈局建設一批高校院所轉化區,成都市人社局力爭專業技術人才評價體系取得突破,成都市金融辦每年遴選培養10名中青年優秀人才,成都市高新區組建了“金熊貓”人才學院……與此同時,圍繞“高精尖缺”海歸人才,成都還設置了海外工作人才站,並聯合相關單位開展了“海外學子報國行”等活動,將引才工作落到實處。

  天府之國,“賽會搭臺,人才展翅”,是成都引才的另一“高招”。僅在第十七屆中國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談會上,就促成了563名海外人才與省內179家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重點企業及産業園區簽訂了“引才引智”協議,較2017年實現了37%的增長。

  配套完善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哈佛大學博士後周澤奇,2007年回國擔任了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的專職副院長。他曾談到,中新天津生態城優厚的政策、資金支持和營商環境讓他這個湖湘人愛上了天津,想要紮根於此有一番作為。在幫助企業建立科研平臺的同時,天津生態城還制定了“高端人才引進計劃”,並設立“中新天津生態城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專門用於人才引進與培養獎勵。

  根據《天津市“十三五”期間引進海外人才智力規劃》,“十三五”期間,天津市將力爭引進留學人員1.5萬人,新引進留學人員企業1000家,在津留學人員總數達到4.3萬人。同時,天津還將推動京津冀三地建立“引智引才”工作聯席會制度,促進人才共引、實現資源共用,探索海外高層次人才資質在區域內互認互準,破除海外人才在三地間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2017年,天津市出臺了《關於營造企業家創業發展良好環境的規定》,旨在建立幫扶體系,搭建服務平臺,激發企業家創新創業活力,弘揚優秀的企業家精神。

  千年前,駝鈴聲響,宮燈盞盞;千年後,物通八方,創新涌動。西安這座城,正在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為更好吸引海歸人才,西安先後推出“人才新政23條”“‘引才留才’13條”等措施,推出《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資助項目暫行辦法》和《西安市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打造“一帶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以産業振興為導向,依託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産業。同時精準引才,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

  參與過歐盟發起的“伊拉斯謨世界項目”的管理學碩士黃飄瑩曾在丹麥、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等多國學習,去過20多個國家的100多座城市,她計劃在留學期間走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並展開調研。西安“古老”與“創新”的完美結合深深吸引了她,“西安是這趟旅行的終點。如果有機會在‘絲綢之路’的起點創業,將是一件很酷的事情。”黃飄瑩説。

  彎道超車

  匯智打造創新高地

  杭州、成都、西安、天津等地陸續出臺政策廣納賢才,其背後是産業發展對海歸人才的巨大需求。隨著經濟實力、科技研發能力的不斷增強,以及居住環境、人才政策、相關配套服務的不斷完善,“新一線”城市對海歸的吸引力日益增強。而這些城市通過“引才匯智”,也在努力實現自身創新能力的飛躍。

  已回國創業近10年的陶兵林,主營生物醫藥産業。談到武漢市在“引才引智”方面的諸多努力,他用“下了血本”來形容。如今,他所在的光谷生物城在生物醫藥産業的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第三,光谷,已成為武漢一張響噹噹的名片。

  對人才的重視並非一朝一夕,早在2009年,武漢就推出了“3551光谷人才計劃”,以高新技術産業化為主題,以海外高層次人才為重點,以企業為載體,在光電子信息等5大重點産業領域,引進和培養50名左右掌握國際領先技術、引領産業發展的領軍人才,1000名左右在新興産業領域內從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科技創業的高層次人才。

  “我回國這麼多年,見證了武漢的蓬勃發展”,陶兵林説,“速度快得難以想像。現在,這裡有多項專利,擁有自主知識産權。我們重視創新,雖然現在還是‘中國光谷’,但我相信,我們正向著‘世界光谷’的目標一步步邁進。”

  連結

  什麼是“新一線”城市?

  近年來,隨著城市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出現了各種城市的排名方式,其中,“新一線”城市是指根據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5項指標,綜合評比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後所劃分的名單。

  這批“新一線”城市,它們或為直轄市,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和龐大的中等收入人群以及可觀的政治資源;或為區域中心城市,對周邊多個省份具有輻射能力,有雄厚的教育資源、深厚的文化積澱和便利的交通;或為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有良好的經濟基礎、便利的交通和獨特的城市魅力。(記者 孫亞慧)

責編:陳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