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將持續發力穩融資
來源:經濟參考報  |  2018-11-22 09:18:57

  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11月21日公告稱,當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截至11月21日,本輪逆回購“靜默期”已持續19個交易日,儘管市場流動性略有收斂,但總量仍處於“合理充裕水準”。

  分析人士表示,中長期來看,鬆緊適度、注重內部均衡的貨幣政策思路將得到進一步貫徹,預計政策將在穩融資上持續發力,今年末明年初後續定向降準政策大概率會落地,同時不排除“降準+降息”政策組合出臺。與此同時,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已經並將持續成為下一步政策的重點。

  流動性整體合理充裕

  自10月26日以來,央行已連續19個工作日未開展逆回購操作,市場資金面邊際收斂。分析人士指出,從近期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公告的措辭來看,央行認為市場流動性有所收斂,但由於流動性總量仍合理充裕,故沒有投放流動性的必要。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近期資金面持續處於較為穩定的充裕狀態,市場利率僅略高於公開市場政策利率水準,且無明顯到期壓力,無需央行通過逆回購進行“削峰”操作,這是近期央行連續暫停逆回購操作的直接原因。

  整體來看,今年以來央行從宏觀上營造了一個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環境,使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今年以來已經四次降準,釋放資金約2.3萬億元;增加再貸款及再貼現額度3000億元;與此同時,央行前三季度累計開展MLF操作共40740億元。

  王青表示,今年以來央行加大中長期流動性釋放力度,並多次通過較長時期連續暫停公開市場操作,達到“收短放長”效果,一方面可以優化銀行流動性結構,引導銀行向實體經濟定向“寬信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另一方面適度控制市場利率水準,避免釋放“大水漫灌”信號。

  對於未來流動性走勢,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如果企業融資困難不能實質性緩解,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存在,貨幣政策將繼續著力於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降準可期 降息預期升溫

  雖然央行執行了新一輪降準,近期監管也出臺了信貸鼓勵措施,但由於政策傳導需要一定時間,目前尚未在金融數據中得以顯現。10月金融數據仍然處於低位,其中,10月M2增速繼續為史上新低、M1增速為史上次低。

  在10月經濟金融數據公佈前,市場對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的預期已有所形成,多位受訪專家預計,隨著貨幣寬鬆預期增強、銀行負債改善以及利率水準下行,降準等政策具有一定操作空間,但繼續多次、大幅度降準的可能性不大,大概率為定向偏松、小幅度下調。

  興業研究宏觀分析師郭于瑋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2019年春節前央行可能再度降準。她指出,2018年凈穩定資金比例、流動性匹配率等監管指標考核趨嚴,增加了商業銀行對中長期資金的需求,使銀行間市場6個月以上資金較6個月以下資金出現明顯溢價。“為提高銀行體系流動性穩定性、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有必要繼續降準釋放長期流動性,並置換期限相對較短的MLF。” 她表示。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除降準外,降息的預期也在升溫。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從債務週期看,高債務需要高盈利和低利率化解,如果盈利處於下行週期,那麼只能降低名義利率。以國內經濟為依託的貨幣政策中,包括利率、準備金率的政策調整會隨機而動,未來貨幣政策將呈現“降準+降息”組合,其中降準是長期趨勢,MLF為輔助、逆回購次之。

  京東金融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目前企業融資利率仍然不低,明年經濟下行壓力仍存,預期2018年內降準,2019年降準、降息並存。央行可能通過調整7天回購利率等,指引貨幣市場利率下行,MLF、SLF等利率也會下調。

  不過也有專家對降息持謹慎意見。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接受採訪時表示,短期內加息減息概率都比較小,政策仍將保持基準利率的穩定,“通脹率近期有所回升,同時,考慮十二月份美聯儲有可能進一步加息,所以基準利率短期內保持穩定概率較大。”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亦認為存貸款基準利率不會調降。他表示,在貨幣市場方面,央行的政策目標一直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讓短期利率水準在相對偏低的情況下波動是當前政策的主要方向。央行不會貿然採取措施壓低短期市場利率,而是讓貨幣市場低位波動。因為貨幣市場利率下行,也會帶來貶值壓力。

  疏通貨幣傳導機製成政策核心

  10月開始,央行通過推行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加大再貼現額度等方式支持民企融資,銀保監會也表示在信貸投放上會進一步向民營企業傾斜。近期各地政府部門也紛紛制定相關政策和投入財力來支持民企發展,緩解融資難和融資貴。

  業內人士表示,從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及各方數據來看,市場流動性相對充裕,但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仍偏低,放貸意願不足,繼續穩定融資、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已經並將持續成為下一步政策的重點。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認為,當前微觀傳導機制不暢、貨幣無法向信用演變的核心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市場預期不穩定、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融資渠道收窄,部分民營企業陷入“債務違約-信貸融資難度加大”的負向循環。他表示,預計央行將通過宏觀審慎評估、多種工具和機制創新,紓解當前以民企為代表的“融資難”問題,打破負向循環。這些政策包括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持續擴圍、針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再貸款、再貼現、抵押補充貸款等規模放量。結合金融仲介MPA考核,推動其為企業放貸。“隨著這些政策的實施,社融和信貸增速有望在2019年上半年企穩回升。”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外匯研究員王有鑫同樣表示,未來貨幣政策重點將逐漸轉向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方面,一方面,通過風險分擔、明確授信盡職免責標準、優化考核機制等手段,給予金融機構正向的監管激勵和引導,解決不願貸、不敢貸問題。另一方面,通過設立和合理使用融資擔保基金、信用緩釋工具,大力支持小微企業開展股權和債權融資,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風險,切實將金融機構的“活水”引入到實體經濟中來。(記者 向家瑩)

責編:陳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