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南麂鎮海域。新華社記者 徐 昱攝
2018年6月14日,在溫州市鹿城區南塘老街,社區居民正在教外籍留學生編織蛋袋。蘇巧將 周樹慧攝(人民視覺)
1月9日,在溫州廣電集團與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共建的溫州節目製作室,《魅力溫州》主播余靜正在錄製節目。記者 李嘉寶攝
2018年10月23日,“與世界握手·鄉情話溫州”海內外溫州人對話會舉行。圖為許鵬懷(中)、阿樂(左一)等溫州“海外傳播官”們在會上共話鄉情。
2018年4月22日,米蘭大都會副市長阿裏安娜·瑪麗亞·森西一行訪問溫州。圖為訪問期間,阿裏安娜市長嘗試溫州的發繡手藝。(除署名外均為溫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溫州故事是多面向、多維度的。
“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謝靈運筆下的溫州山水充滿韻致。永嘉學派、南戲故里、甌繡甌塑……這是獨屬於浙江溫州的歷史文化名片。
這裡曾誕生過新中國的許多個“第一”:第一張個體工商營業執照、第一個專業市場、第一座農民城……“溫州模式”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活力樣本。
溫州是全國重點僑鄉之一。約68萬溫籍華僑華人分佈在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了300多個富有規模和影響力的僑團。
溫州的故事,該怎樣講給世界?
近日,記者走進溫州,深入了解“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溫州實踐,感受這座“山水鬥城”走向世界的全新面貌。
故鄉就在眼前
溫州廣電傳媒集團大樓內,五塊藍色電子螢幕正在閃動,依次展現線索匯聚、熱點事件、資源地圖、今日選題、選題詳情五大板塊。第六塊螢幕上,圖文、視頻、電視、廣播四種類型的新聞整齊羅列,狀態均為“已審核”。
這裡是溫州故事的集散地——溫州市新聞文化信息共享平臺。2016年2月上線。
全部線索12889964條、熱線電話3條、新聞爆料4條;熱點事件“南昌頒發首張電商營業執照”熱度值為424.31;今日熱詞有“黨組織”、“攻堅戰”、“硬仗”、“固原”等……這是1月9日上午9時56分,記者在平臺看到的實時數據。在這裡,這座城市正在發生、或正在關注的信息盡收眼底。
“一個新聞和文化信息的供需對接平臺。”中共溫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胡劍謹這樣定義該平臺的功能,“我們有好新聞、好故事,海外華文媒體有信息需求,兩者之間的‘供’與‘需’需要精準對接。”
目前,溫州市新聞文化信息共享平臺已入駐全球60多家媒體等機構,觸角抵達法國、英國、意大利、尼日利亞、南非、美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入駐平臺的會員單位可以直接選用自己需要的內容刊播。“在全國地市級城市中尚屬首創。”溫州廣電傳媒網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意之介紹説。
羅馬尼亞華商聯合總會副會長戴沿勝至今仍記得,20多年前,自己初到羅馬尼亞時,為了了解家鄉溫州的日常資訊,專程花了2000元,定了一份溫州本地報紙送到羅馬尼亞。
如今,家書不再“抵萬金”。對世界各地的溫州人而言,故鄉就在眼前。
與海外電信公司、華文媒體合作開發溫州海外手機報、收購歐洲發行量最大的華文報紙——《歐華聯合時報》、組建海外華文媒體聯誼會……“溫州事兒”借船出海,更加有聲有色。
截至2018年10月底,溫州市新聞文化信息共享平臺累計發稿總數近13000條,外媒累計取稿量約3300篇,在不同平臺上傳播15000多篇次。
“換句話説,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已經向海外講述了13000多個溫州好故事。”胡劍瑾自豪地説。
把家鄉話説給世界
在溫州廣電傳媒集團溫州節目製作室,記者見到了廣播欄目《魅力溫州》的主播余靜。
“‘斷’在溫州方言裏是‘沒有、零’的意思。比如,這個月我的費用大兮大,身邊‘斷個板’了,‘板’是‘銅板’。溫州方言裏還有個詞叫‘俏’,用來表示某物因為品相好而緊俏……”余靜現場展示了她正在準備的節目稿件。地地道道的溫州人,地地道道的溫州話,言語間,儘是濃濃鄉情。
“很多很多年啦!”談起自己與溫州方言節目的緣分,余靜笑著説。
1992年,余靜從浙江傳媒學院畢業,進入溫州人民廣播電臺工作。在一檔直播節目的互動中,余靜發現,許多聽眾很願意聽到溫州方言。
“很多人都覺得溫州方言有趣,但同時人們又覺得方言比較俗,出現在公共媒體中不大順耳。這個問題是值得探討的。”余靜告訴本報記者,“我一直在摸索,如何讓出現在節目中的方言既接地氣,又有文化味。”
2009年10月,溫州廣電傳媒集團與國際廣播電臺共同建立溫州節目製作室。2010年1月,製作室正式啟用。“溫州話”被國際臺列入中國對外傳播的第61個語種。此後,溫州方言欄目《魅力溫州》每天1小時,定期通過國際廣播電臺向海外傳播。余靜有了更大的舞臺。
至今,《魅力溫州》已播出4700期,並相繼在法國巴黎、西班牙馬德里、美國紐約落地。余靜的聲音帶著家鄉消息與溫州文化,走向海外,走進眾多溫籍僑胞的心中。
在溫州節目製作室外的墻上,有一幅彩色的世界地圖模型。在各個大洲,許多城市被標注了名字,並附上了數字。標注的地方均以廣播信號的標誌被點亮,數字則代表著這檔節目在全球各地的收聽頻率。
“在溫州人眼裏,溫州話是連接鄉情、友情和親情的重要紐帶。”祖籍溫州的柬埔寨中華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李成建告訴記者,“在異鄉聽到溫州話,我就會想到家鄉的青山秀水和親人朋友。”
“有了方言,就多了對家鄉的牽掛。”余靜感慨道,“我曾經收到一些老聽眾從法國、西班牙發來的信息。他們興奮地告訴我,在國外聽到鄉音很親切、很感動。作為一名將家鄉話説給世界聽的主播,我很自豪。”
文化“出海”風正勁
對許多溫州人來説,余靜的聲音非常熟悉。除了電臺主播,她還是方言版《溫州一家人》中“周銀花”角色的配音演員。
這是一部曾陪伴無數中國家庭度過黃金檔時間的電視劇,也是足以讓溫州人自豪的文化精品。
“《溫州一家人》、《溫州兩家人》和目前正在拍攝的《溫州三家人》講述了溫商投入改革開放40年的創新創業歷程。”溫州市電視劇製作中心主任陳振洲介紹説,“三部電視劇均緊扣溫州元素,挖掘溫州故事,專注現實主義題材。”
劇中人説現實事,戴沿勝深有體會:“太熟悉了!這部劇就是在寫我的故事。”
在《溫州一家人》中,周萬順毅然賣掉祖屋,一家人外出闖蕩,不給自己留後路。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
1993年,23歲的戴沿勝遠赴羅馬尼亞,他將自己的房契作抵押,換回7萬元當作“第一桶金”。
“周萬順曾在地板睡覺,我當年是睡在庫房的貨物上。有時候貨物太多,我的鼻子都貼到了天花板上。”再憶當年,戴沿勝感慨萬千。
2017年6月7日,在對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真理報》發表題為《為中哈關係插上夢想的翅膀》的署名文章,提到了《溫州一家人》:“哈薩克斯坦歌手迪馬希在中國家喻戶曉,《舌尖上的中國》、《溫州一家人》等中國優秀影視劇走進萬千哈薩克斯坦民眾家庭。”
當地時間2018年12月2日,習近平主席抵達巴拿馬,開始對巴拿馬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同一天,《溫州一家人》西班牙語譯配版在巴拿馬國家電視臺SERTV首播。
伴隨著兩次元首外交,“溫州人的故事”著實“火”一把。《溫州一家人》也成為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國電視劇之一。
“非常棒的一部電視劇!”談起《溫州一家人》,李成建説,“它真實地再現了溫州人早期創業的經歷,是千千萬萬在世界各地打拼的溫州人艱苦奮鬥精神的縮影。”
“對外傳播工作,有了渠道之後,關鍵就看內容。”胡劍瑾説,這幾年,溫州一直堅持新聞和文化兩手抓,推動文藝精品、文化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産“走出去”,讓海外僑胞記住鄉愁,讓世界感知中華文化。
溫州文化“出海”,風正帆懸,正當其時。
“我是一名海外傳播官”
在溫州市鹿城區七都島橋北路附近,坐落著一座新中式院落。亭臺、水榭、灰瓦、立柱,掩映在一片蔥鬱中。很難想到,這座恬靜的小院,肩負的使命是國際化的。這裡是溫州市海外傳播基地。
當基地負責人出現時,人群中發出一聲讚嘆:“原來是大名鼎鼎的許鵬懷!”
在溫州,許鵬懷最為人熟知的故事是溫州版“戰狼”。
2017年8月17日,西班牙巴塞羅那發生恐怖襲擊。在西班牙探親的許鵬懷臨危受命,和弟弟許鵬明及中國駐巴塞羅那總領館人員一道,護送受傷的香港遊客及其同伴前往機場。這一幕,讓許多人想起了電影《戰狼2》中的“冷鋒”。是年底,許鵬懷兄弟被評為“感動溫州十大人物”。
“我是一名溫州的海外傳播官。”初見許鵬懷,他簡單地介紹了自己身份。
在基地的走廊上,記者看到了一面“溫州海外傳播官”照片墻,許鵬懷在第二排第一位。
從2016年開始,溫州市委宣傳部在世界各地有影響力的僑領、僑界知名人士、意見領袖中物色人選,經考核後任命為“海外傳播官”。其職責是通過自媒體平臺、各類對外交流活動,共同講述溫州好故事。至今,溫州海外傳播官隊伍已擴大到200余人,其中包括10余位外國友人。
“這是人到人的‘精準傳播’,互動性強,也更有效。”許鵬懷説。
“傳播”是許鵬懷的老本行。他做過10多年的記者,曾獲浙江省新聞界最高榮譽“飄萍獎”。許鵬懷充分發揮出媒體人的專業優勢,打造出“Wenzhou Daily”(“每日溫州”)中英文全媒體矩陣,包括中英文雙語網站、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向海外發佈溫州資訊。
西班牙華僑華人青年聯合總會會長葉建伍是第一批溫州海外傳播官。他告訴記者,“文化互通能夠促進經貿合作。我要把溫州的政策、發展及文化帶到海外,讓更多僑胞和外國朋友了解溫州、投資溫州。”
無論是擴大海外傳播官隊伍,還是拓展多元化傳播途徑,都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帶隊開展“一帶一路”行、與各國華僑華人深入交流、開展中國傳統節日慶祝活動、建立全球網絡直播平臺……兩年多來,“海外傳播官”許鵬懷的工作異常忙碌。一切都已經展開,但一切又剛剛開始。
“溫暖之州”的國際范兒
4008678110,這是在溫州學習、生活的南非小夥阿樂熟記的一串數字。“不知道該坐哪一路公交車,不知道該去哪個醫院看病,都可以撥打這個電話。工作人員可以用中英文雙語接聽,並能夠馬上解答你的問題。”阿樂告訴記者。
阿樂所説的這串電話號碼,是溫州市,也是浙江省首條境外人士綜合服務熱線。在溫州的外籍人士或者境外人員,每天上午8時30分到下午6時,都可以撥打這條熱線,諮詢有關衣食住行、工作生活、旅遊文化、法律法規等方面的事務。熱線那頭,有專門的翻譯人員與外事民警進行雙語接聽。
在溫州市海外傳播基地,記者看到了專門設立於此的海外版“最多跑一次”連線視頻室。“海外華僑有58項事務均可通過此平臺跨境辦理或諮詢。”許鵬懷介紹説。
近年來,在服務外僑人士方面,溫州打出一套“組合拳”。從開通境外人士綜合服務熱線,到製作英文版《外國人生活服務手冊》,從探索建立“警僑在線”服務機制,到在海外多個城市設立聯絡點,再到打造海外版“最多跑一次”……溫州成為名副其實的“溫暖之州”。
“溫州永遠都是我的家。”旅居西班牙超過15年的葉建伍動情地説,“我要把溫州的好政策介紹給更多的僑胞朋友和外國朋友。”
阿樂是溫州醫科大學兒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是溫州海外傳播官中為數不多的外籍人士之一,也是溫州“國際拍客團”的一員。“我在Facebook平臺上傳的有關溫州生活的視頻,曾達到20萬播放量。”阿樂向記者展示了自己在社交網站上發佈的狀態,興奮地説,“我的家人和朋友都看到留學生和外籍人士在溫州的美好生活。”
每天,有許許多多個“阿樂”活躍在各種社交平臺上,以各種視角記錄溫州、解讀溫州。他們構成了溫州的海外網絡文化傳播隊伍。
在中美合作的溫州肯恩大學,有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位教師和2000多名學生。國際化的環境和特殊的資源優勢,使溫州肯恩大學成為溫州海外網絡文化傳播隊伍中的一支生力軍。2016年5月,溫州肯恩大學網絡文化傳播中心成立,成員主要有學校外籍教師和美國肯恩大學交換生組成。通過一系列文化活動的開展,溫州的美食、美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外社交平臺上,為展示溫州形象打開了新的窗口。
在阿樂的口中,溫州已經成為“我們溫州”,這也許是潛移默化中形成的習慣。他説,“我會把我們溫州的故事更好地傳播出去。”(記者 李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