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風光互補發電場。張 宣攝 (中經視覺)
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張北分公司的工人在組裝風電設備。王英軍攝 (中經視覺)
河北張家口市立足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優勢,通過機制創新、産業創新、應用創新,確定切實可行的産業思路,開展高新技術項目引進,探索多元化應用路徑,有效解決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問題,有力推動了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建設
河北張家口市通過機制創新、産業創新、應用創新,推動可再生能源産業快速發展。截至2018年底,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達到1345萬千瓦,年發電量突破200億千瓦時。
機制創新完善頂層設計
張家口地處華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連接區域,由於地理環境特殊,形成了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優勢,初步測定,域內可開發風能資源儲量達4000萬千瓦以上,太陽能可開發量超過3000萬千瓦,生物質資源年産量200萬噸以上,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為了促進這一區域可再生能源開發,並對全國類似地區形成示範效應,2015年7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河北省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範區發展規劃》,其規劃期為2015-2030年,目標是將示範區建設成為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化改革試驗區、可再生能源國際先進技術應用引領産業發展先導區、綠色轉型發展示範區、京津冀協同發展可再生能源創新區,為我國可再生能源健康快速發展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示範區建設者力求通過以機制創新來確定切實可行的産業思路和發展規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出面牽頭,建立了由部、省、市和科研單位共同參與的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示範區專家諮詢委員會和企業家顧問委員會,編制完成了《張家口綠色能源體系規劃》《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範區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張家口市清潔能源供暖規劃(2018-2021)》等,明確了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的目標、重點和空間佈局,為示範區健康發展提供了科學遵循。
3年來,張家口已獲得批復的可再生能源示範項目23個,總投資達到400億元,張北縣500MW光伏發電前沿技術先行示範基地等一批可再生能源示範項目陸續實施。
張北縣是張家口可再生能源最為富集的縣之一,通過深度挖掘新能源資源,新建47.5萬千瓦多能互補項目、22萬千瓦的微電網、80萬千瓦的“互聯網+新能源”等新能源項目7個,形成了風電、光伏設備的生産,風電、光電工程建設、運營、使用的閉合産業鏈。全部建成後,新能源總裝機規模將達到838.448萬千瓦。
科技創新提高利用效率
張家口市委書記回建表示:“要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建設真正在全國取得示範效應,業態創新必須緊跟世界先進水準,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示範效應。”
按照這樣的思路,張家口市與中科院相關院所、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北方學院合作共建“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全力開展高新技術項目的引進和創新,使張家口可再生能源建設呈現既注重形式多樣,又注重規模發展的局面。
國網新能源張家口風光儲輸示範電站副總工程師劉漢民介紹,他們設計施工的電站就是一項創新工程。“與傳統能源不同,新能源具有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等特點,大規模新能源並網消納成為世界性難題。因此,我們的創新工程立足於破解大規模新能源並網瓶頸,首創風光儲輸聯合發電全景檢測與綜合控制系統。”該系統實現了風儲、光儲和風光儲聯合等多種發電運行方式自動組態、智慧優化和平滑切換,不僅解決了新能源安全穩定並網這一難題,更實現了新能源發電精細化運行與控制。
目前,該項目已經獲得87項專利,研發製造高新設備119台,頒布13項國家標準和21項行業標準,截至目前工程輸出綠色電能超過50.88億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準煤205.5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507.27萬噸。
應用創新促進轉型發展
走進位於懷來縣東花園的秦淮數據官廳湖新媒體大數據産業基地二期數據中心,仿佛進入了一個粉藍色的時空隧道,時尚的設計、巧妙的搭配,無不讓人眼前一亮。秦淮數據公司總裁居靜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官廳湖新媒體大數據産業基地總投資為60億元,分4期建設,目前一、二期項目已交付運營,全部建成後年産值可達10億元。之所以選擇在這裡落戶,很大程度上看中的是這裡能夠實現清潔能源直接供應的優勢。
張家口市政府與秦淮數據成功簽約,後者擬投資300億元在懷來縣建設環首都信息經濟創新示範區,每年可以消納數十億千瓦時新能源電力。
張家口市市長武衛東表示,為了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問題,張家口積極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化應用。一方面以建設綠色城市、低碳奧運為目標,著力推進可再生能源以電代煤、以電代油工程,實施清潔能源供暖工程、推進數據中心建設、推進綠色交通、推進氫能産業發展,促進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打造多元化就地消納樣板工程;另一方面,在可再生能源輸出方面積極“找出路”,不斷探索創新可再生能源電力送出方式,著力構建智慧化的可再生能源輸電通道。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項目已經獲河北省發改委核準批復,項目竣工後,可再生能源電力將輸送到包括雄安新區在內的京津冀和華中負荷中心,打通可再生能源電力外送通道。
此外,張家口還創新了可再生能源商業運行模式,建立了“政府+電網+發電企業+用戶側”四方協作機制,由政府牽頭協調,與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平臺,政府部門每月在平臺上發佈下個月可再生能源需求電量和掛牌電價,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自願參加,開展市場化交易,將清潔電能直接銷售給用戶。
作為可再生能源消納的新途徑,氫能産業鏈正在張家口市逐步健全,氫能源生産、儲運、燃料電池、氫能裝備製造、基礎設施、能源消費六大領域形成了一個閉路循環産業鏈。截至目前,74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已經上線運營。
通過三大創新體系的支撐,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得到了快速健康發展,可再生能源裝機量佔全部電力裝機的74%,居全國前列。預計到2020年,示範區可再生能源消費量佔終端能源消費總量比例將達30%,其中將有55%的電力消費將來自可再生能源。(記者 宋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