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行業洗牌加速
來源:經濟日報  |  2019-04-30 10:26:26

資管行業洗牌加速(中首)(見解)(財智推薦)

  2018年4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印發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即“資管新規”。一年來,理財産品受到了哪些影響?新形勢下各資管行業又有哪些變化?

  銀行業:

  個人理財産品比重提升

  受資管新規等政策影響,過去一年來,銀行理財轉型成效顯著。

  “銀行理財産品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個人理財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機構與同業理財大幅削弱。”普益標準研究員李明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普益標準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末至2019年一季度末,個人理財産品存續數量佔比由67.99%上升至79.71%,存續規模由21.32萬億元上升至23.75萬億元;機構理財産品存續數量佔比由27.79%下降至18.44%,存續規模由5.58萬億元下降至4.37萬億元;同業理財産品存續數量佔比由4.22%下降至1.85%,存續規模由2.17萬億元下降至0.98萬億元。

  同時,李明珠表示,在資管新規下發之後,市場上發行凈值産品的銀行家數逐步增加,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程度不斷深入。據統計,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市場上共有141家銀行發行了凈值型産品,較2018年一季度增加了88家。

  從各家上市銀行年報也可以看到,隨著2018年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的落地,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加速。上市銀行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凈值型理財産品規模佔比不斷提升,其中浦發銀行的凈值型理財佔比提升至48.68%,凈值型理財規模突破4000億元。2018年農業銀行的凈值型理財規模超5000億元,佔比為31.80%。而招商銀行早在2017年凈值型産品佔理財産品餘額的比重就已達到75.81%,屬於較早進行理財産品凈值化轉型的銀行,在2018年僅披露了符合資管新規凈值管理要求的凈值型産品,佔理財産品餘額的14.04%。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楊慧敏表示,凈值型理財産品類似于公募基金,投資者承擔風險,獲得收益。但目前由於投資者對凈值型産品的接受程度尚需時間,更加考驗銀行的資産管理能力和投研能力。“目前,除了不同産品類型的創新,銀行對凈值型産品收益計算和申購贖回也有所創新。”楊慧敏表示,一些凈值型産品會收取浮動管理費,即超過業績比較基準的超額收益一部分歸客戶所有,另一部分作為投資管理人(銀行)的浮動管理費收取。而在申購贖回方面,産品在封閉期內可接受預約購買等,創新方式不斷增加。

  李明珠表示,“從市場發展趨勢來看,在監管政策引導下,今年下半年銀行理財仍將維持此前的發展趨勢,繼續向著零售理財和凈值化的方向轉變”。

  基金業:

  分級和保本基金加速退出

  資管新規實施滿週年,公募基金轉型加快。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23日間,已有鵬華豐信分級、華富恒財分級、鑫元合享分級等4家基金公司的4隻分級基金成功轉型,轉型後的基金類型大多為混合型基金。在目前存量的130余只分級基金中,有超過80隻産品的份額少於3億份。根據監管部門相關要求,總規模在3億份以下的分級基金需在2019年6月底之前完成整改,而近期富國基金率先取消分級産品的運作,將對存量的分級基金産品起到示範作用,推動多數分級基金整改工作的順利完成,未來可能有更多分級基金加入轉型或清算的隊伍。

  與分級基金有同樣命運的是保本基金。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已有3隻保本基金選擇轉型或清盤,目前存續的34隻保本基金將集中在近半年內密集到期。具體來看,在分級基金方面,今年以來分級基金多數轉型為指數基金,目前已經有七成以上的分級基金選擇轉型為指數基金,指數基金和分級基金的最大區別就是是否具有杠桿份額。在保本基金方面,2017年1月證監會發佈《關於避險策略基金的指導意見》(“避險策略基金新規”),按照“新老劃斷”原則,存續保本基金到期後,應調整基金名稱、轉換保本保障方式,保本基金將改名為“避險策略基金”,並取消連帶責任擔保機制,打破剛性兌付。目前來看,不同於分級基金,保本基金轉型的方向比較多元,例如招商安元保本混合型基金轉型為非避險策略型的混合型基金,國泰金鹿保本五期轉型成為了偏股混合型基金,國投瑞銀瑞源轉型為國投瑞銀瑞源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南方恒元基金轉型為南方中證100指數基金。

  長量基金高級研究員王驊表示,在資管新規強化分級産品監管和2018年權益市場大幅調整的雙重壓力下,分級基金規模呈現出快速縮水趨勢,清盤和轉型成為公募應對分級基金市場變局的主流選擇。

  聯泰基金金融産品部總監陳東認為,在資管新規落地後,公募行業中不符合新規要求的舊産品正在面臨轉型和清盤。3月份,首只符合資管新規和企業會計準則的攤余成本法定期開放債券基金獲批,在監管趨嚴、傳統的攤余成本法貨基獲批暫緩、現存規模受限的情況下,這類新品種將會給基金業帶來新增量。

  信託業:

  向主動管理轉型

  資管新規落地滿週年,信託機構開始向主動管理轉型發展,挖掘細分市場機會。根據Wind資訊統計,2019年一季度,投向其他投資類信託産品的資金佔比達到57.25%,排名第1位,繼續維持上漲趨勢。2018年以來,家族信託、慈善信託和資産證券化等信託創新業務産品數量不斷增加。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甄新偉稱,從規模看,信託行業資管規模因通道類業務縮減,信託機構開始轉型為以資産管理服務為主,從趨勢看,伴隨資管新規落地,我國信託機構將回歸信託本職,積極探索新發展方向,加強新客戶、新産品和新業務模式開發。

  百瑞信託研發中心研究員谷曉明稱,信託機構在牌照、資金、品牌等方面佔有優勢,可以為各類金融機構解決資産資金的匹配難題,一方面為委託人獲取穩定的資金回報,另一方面為穩健經營的消費金融公司提供良性的資金支持。除了為消費金融公司提供服務外,信託機構也著手打造自己的消費金融業務閉環,提升自身在消費金融領域的風控能力和主動管理能力。

  當前,供應鏈金融已經成為多家信託公司的轉型重點之一。谷曉明認為,和其他機構相比,信託公司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優勢在於其資金來源途徑較廣、業務模式靈活且效率較高,能根據客戶個性化的需求為其設計産品並快速放款。

  此外,隨著資金信託新規即將落地,公募信託業務將是信託的又一發展方向。中國信登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末,信託公司發行特色産品的初始募集金額佔産品登記總規模的42%,在總體業務規模中呈上升趨勢。其中,資産證券化領域2018年前3季度整體規模保持一定程度增長,與2018年一季度相比,2018年三季度增幅達到12.22%。慈善信託在2018年三季度也呈現出較快的增長勢頭,漲幅在20倍左右。此外,2018年2月份以來,QDII信託、消費信託的登記數量也出現不同程度上漲。目前,68家信託公司中已有25家獲得QDII業務資格,18家獲得投資額度,標誌著信託未來全球化資産配置能力將有所提升。(記者 錢箐旎 周 琳 彭 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資管_副本

責編:陳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