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能力提升帶來獲得感增強
來源:人民日報  |  2019-11-22 09:01:43

  2019年上半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294元,同比名義增長8.8%;人均工資性收入為8793元,同比名義增長8.7%。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市場波動的大環境下,中國消費者對財務狀況依然充滿自信,81%的消費者認為個體經濟狀況會越來越好,傳遞出積極向上的樂觀信號。

  近幾年來,中國最終消費對世界消費增長的年均貢獻率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至2016年,按照不變美元價格計算,中國最終消費對世界消費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23.4%,年均增速為7.5%,而世界消費市場的年均增速僅為2.4%。個人經濟狀況和消費意願的提振,正有力帶動消費增長。隨著社會公眾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的轉變,消費結構也在進一步發生改變。這主要表現為,生存型消費日漸平穩,發展型消費的巨大潛力逐步釋放。歷經改革開放之初從糧食消費到輕工業産品消費的消費結構升級,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從“老三件”到“新三件”的消費結構升級,目前我國消費結構正處於新的升級階段,人們更加尋求自我投資、注重精神生活,在投資理財、知識教育、旅行度假、藝術欣賞、自我提升方面有強烈需求,表現出為興趣買單、追求高品質生活的趨勢和特徵。

  收入的增長、消費能力的提升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都給人民群眾帶來日益增強的獲得感。人民群眾獲得感的增強,體現了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準提高,也反映出我國的制度優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其中包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

  消費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是産業轉型升級的最終動力。追求高品質生活是當前我國消費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人民獲得感增強的重要社會表徵。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亮點紛呈,在東部率先、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四大板塊”基礎上,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區域戰略穩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紮實推進,經濟活力不斷增強,新動能加速形成,我國經濟發展前景更加光明,讓人民群眾對就業預期和個人經濟狀況更加充滿信心,因而具有較強的消費意願。消費增速穩定,消費規模擴大,消費結構升級,消費態勢強勁,不斷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信心源自強大的支撐力量,源自對我國國家制度和政策措施的高度認同。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是民心所向、政之所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我們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人民群眾築牢信心依託。

  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讓人們敢消費、會消費。新時代是一個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全面提升、快速發展的時代,迫切需要加快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例如,進一步完善就業促進政策體系,加強住房保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對困難群眾的幫扶力度,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促進精準脫貧等。同時,要積極促進消費升級,增強消費能力,豐富消費方式,保護消費權益,暢通消費渠道,融合線上線下消費,提供高品質産品和服務。還要看到,敢消費還要會消費,盲目消費、大手大腳並非長久之道。這就要在全社會營造成熟、理性的消費氛圍,引導公眾理性消費。全體人民收入水準、消費水準、生活品質不斷提高,就能以一個個日益充盈的“小我”匯聚起“中華號”巨輪破浪前行的磅薄力量,讓人民群眾對未來預期越來越充滿自信、越來越充滿希望,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管健 作者為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社會心理學系教授)

編輯:王濤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