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與版權在一起,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日前,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版權貿易基地主辦了一場主題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區塊鏈技術在版權保護和交易管理場景中的創新性應用,以及所面臨的風險和難題。
版權保護的核心問題,即正確的用戶擁有正確的作品,以正確方式發佈,並且以合理方式呈現。一般涉及內容的權屬界定、保護措施和侵權鑒定。傳統的保護措施包括身份認證信息、內容加密技術、浮水印技術等。由於區塊鏈採用分佈式賬本數據庫,具有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集體維護、可靠數據庫、公開透明等特徵,被業界認為是天然適合版權保護的技術。據了解,目前,區塊鏈技術在版權登記確權、版權交易、涉版權案件司法審判、證據鏈保存等方面均有應用。
市場主體也結合自身情況對區塊鏈應用方面表達了觀點。愛奇藝公司法務總監胡薈集總結了當前視頻版權保護的難點,指出區塊鏈在版權保護上的應用主要分為確權類和侵權類:確權類存證場景分為知識産權權屬證明和平臺公告證明;侵權類存證場景分為侵權結果狀態的取證和對侵權行為過程取證。
西安紙貴科技有限公司海外運營總監李驊飛説,在區塊鏈存證、取證、版權出海及孵化、版權融資等領域,如何利用區塊鏈産品進行彎道超車,未來非常值得期待。同時呼籲各方攜手並進,共同制定普適的區塊鏈標準,推動區塊鏈世界的基礎設施建設,做出更加高效易用的産品和服務。
當前,版權內容市場存在確權存證可信度低、維權溯源舉證困難等問題。北京郵電大學區塊鏈實驗室主任馬兆豐説,通過設計有取證節點、維權節點、確權節點、可信第三方節點的高可信版權區塊鏈,加上加密手段,具有認證能力、安全存儲能力。鏈上信息可以查詢基本內容,但是不會暴露商業敏感信息和用戶隱私。
區塊鏈標準化、效率、安全與隱私、創新應用、底層的密碼技術支撐等方面,是學界和業界共同關注的問題。中國傳媒大學計算機與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教授姜正濤説,區塊鏈目前只是在確權、存證方面,保密、隱私等方面還考慮的比較少,這方面的發展會引進一些密碼協議。
“區塊鏈技術能夠低成本提供多樣化授權的可能性。它的去中心化特點不僅體現在確權模式上,在知識産權領域將來會更好地體現在交易環節中。”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産權學院副教授姚歡慶認為,區塊鏈若想在確權階段真正發揮作用,不是平臺自己做區塊鏈,而是行政機關更好地結合區塊鏈技術降低作者的確權成本。
區塊鏈認證是目前法官採信證據的一個痛點。法官往往兼職“鑒定人”身份,不可避免地要先判斷區塊鏈平臺真偽。北京互聯網法院法官張博介紹説,高達80%的與版權有關的侵權案件中,當事人基本上是採取可信時間戳、區塊鏈第三方存證公司存證以及公證處存證等手段進行取證、固證。“雖然確定了區塊鏈取證技術,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發現有很多問題,如學術積累薄弱、立法缺失,沒有區塊鏈規範的技術標準和準入制度,行業監管缺失等。”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與犯罪學學院教師蘇宇説,區塊鏈技術的市場應用面臨著鏈的選擇、價值仲介以及技術標準等方面的挑戰,“如果要進一步發展區塊鏈産業市場,需要建立相關法律和政策,即清晰的法律認證規則、制定合理的交易平臺標準、動態監測與規制措施、一定範圍內的通證應用規則”。(記者 李萬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