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到底新在哪
來源:經濟日報  |  2020-03-20 09:40:49

  開欄的話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明確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多個省份陸續發佈的2020年一系列重大投資項目中,新型基礎設施項目佔據了相當的比重。當前,為何要加快推進“新基建”?“新基建”究竟新在哪?投資資金從哪來?本報今日起推出“不一樣的‘新基建’”欄目,詳細為您解讀。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明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新型基礎設施,是相對於以往鐵路、公路、機場等傳統基礎設施而言的,涉及5G網絡、數據中心等多個領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一段時間以來,多個省份也密集推出了一系列“新基建”項目。這些項目的推出,推動了“新基建”概念的“走紅”。

  “新基建”有啥不一樣

  近一段時間以來,“新基建”備受資本市場熱捧。事實上,中央對於“新基建”的謀劃佈局早已展開。

  2018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19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著眼國家長遠發展,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

  各省份近期陸續發佈了今年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其中,5G智慧裝備、人工智能等項目成為引領新一輪投資的亮點。例如,多個省份在各自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推進5G通信網絡建設”列入2020年重點工作。

  “過去的基礎設施投資主要集中在鐵路、公路、機場等領域,這些投資規模大、週期長,短期刺激作用明顯,但是投資回報相對慢一些。而‘新基建’與高新技術發展緊密相連,是發展信息化、智慧化、數字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創造與滿足新需求的重要保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説。

  李佐軍告訴記者,受國內外複雜因素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國經濟的下行壓力在加大。發揮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不可能再用過去依靠投資刺激經濟增長的辦法,必須要有新的思路和舉措。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經濟要加快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不斷壯大新興産業,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離不開信息化、智慧化、數字化的強力支撐。這也是中央和地方加快部署“新基建”的重要原因。

  “總的來看,推進‘新基建’,不僅有助於穩增長、穩就業,還能釋放經濟增長潛力,促進新産業新領域發展,提升長期競爭力。”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分析,“新基建”的重點是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消費升級和産業升級領域基建投資力度,這將有力支持結構轉型和産業提升,促進新業態、新産業、新服務發展。

  在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看來,“新基建”的價值不僅在“建”,更在“用”。與傳統基礎設施投資相比,“新基建”不僅可以有效優化供給能力,也能夠進一步引導和滿足消費升級。

  “新基建”不是“強刺激”

  根據相關機構測算,2020年,我國5G投資規模將近3000億元、特高壓投資規模超600億元、軌道交通投資規模在5000億元左右、充電樁投資規模100億元、數據中心投資規模約1000億元、人工智能投資規模約350億元。

  更重要的是,“新基建”領域的投資剛剛“破題”,未來仍然蘊藏著巨大的拓展空間。有業內人士擔心,“新基建”是不是“強刺激”?

  事實上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經濟格局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目前,我國GDP總量已經逼近100萬億元,內需特別是消費對於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作用更加明顯。如此龐大的經濟總量,單靠投資拉動和刺激經濟增長已經不切實際,還需要更多依靠消費的持續發力。

  “經過多年發展,傳統基建的邊際效用和收益遞減。而新型基建以技術創新為底色,既可短期創造就業和增長,也可促進結構轉型升級,帶動經濟的中長期健康發展。”徐洪才説。

  “傳統基建投資中,存在低水準重復建設的情況。而在新型基礎設施領域,許多地區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加大在這些領域的投資,不僅可以帶動傳統産業轉型發展,還關係到長遠發展。”萬國數據服務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偉説。

  黃偉認為,以數據中心建設為例,數據中心既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也是“新基建”發展的核心IT基礎設施,對數字經濟的騰飛起到底層支撐作用,“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許多地區的數據中心缺口將持續擴大。因此,加大在數據中心領域的基建投資,挖掘數字經濟深度、延展數字經濟長度,十分必要”。

  唐建偉告訴記者,傳統基建投資主要是地方政府主導,而“新基建”的投資更多是市場與政府合力推動。隨著民間投資在其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新基建”對於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也將遠大於傳統基建。

  需創新投融資機制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許多地方政府與企業的資金壓力加大。各地為何對投資“新基建”熱情高漲?

  重要原因在於,“新基建”瞄準的是未來重要技術進步的領域,是推動未來産業結構升級的重要動力,孕育著推動中國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而目前這些新動能發展所依託的基礎設施仍然相對薄弱。

  專家建議,在推進“新基建”過程中,要更加注重探索投融資機制創新,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參與的積極性。

  “在‘新基建’過程中,要避免一哄而上,要考慮市場需求和本地發展實際,同時,還要根據財力和債務的承受情況循序漸進推進,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債風險。”李佐軍説。

  唐建偉建議,在“新基建”過程中,一方面要確保建立新機制、擴大新主體,規範基建項目融資行為,嚴控地方債務風險;另一方面,要確保基建投資新區域、新領域,不能大搞基建全面投資,避免形成新的産能過剩或者基建浪費。

  黃偉建議,在擴大“新基建”中,需要充分調動民營龍頭企業的積極性,充分發揮這些企業的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和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在政策層面,建議高度重視數據中心作為支撐新經濟的核心基礎設施作用,並在電力政策、土地政策、稅收政策上給予支持;充分考慮東西部資源需求和供給量差異進行科學佈局;制定適應“新基建”的能耗審批和監控等政策。

  徐洪才建議,政府規劃“新基建”項目,必須要尊重經濟規律,遵循“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原則,鼓勵不同主體運用市場機制,靈活性地開展多種形式合作,探索團隊融合、産品融合、文化融合,在經營機制上進行創新探索。(記者 林火燦)

責編:王濤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