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崗位在,就業才穩。近一個時期,中央和地方從多方面出臺政策,幫助企業紓難解困、復工復産
□ 針對農民工、大學生等重點群體,人社部及各地通過專項行動、專場招聘會等多渠道拓寬就業門路
□ 新經濟的高速發展,使我國就業結構發生了很大“位移”,正成為創造新就業崗位的“發動機”
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後企業開工復工時間普遍推遲,勞動者返崗就業也相應延後。不僅如此,投資、消費、出口均受到波及,需求走弱,産業鏈運轉不暢,勞動力流動受阻,導致企業用工需求減少。數據顯示,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為229萬人,同比減少95萬人。同時,失業水準也有所上升,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
從數據看,一季度的就業指標確實不如往年“好看”。但我們對就業形勢必須全面、辯證、長遠地看待。特別是要充分認識到,疫情引發的經濟衝擊是短期的,總體可控。我國經濟規模大,有巨大的韌性和潛力,特別是近年來經濟對就業的拉動作用日益增強,加上就業優先政策的持續發力,這些都為穩就業提供堅實支撐,就業市場有條件有能力保持穩定。
穩就業既是穩經濟,也是穩民生、穩信心。近段時間,我國系統部署強化穩就業政策支持,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全力穩定就業大局。
企業在,崗位在,就業才穩。“真金白銀”援企穩崗,“點對點”組織返崗……近一個時期,中央和地方從財稅、社保、金融等多方面出臺政策,幫助企業紓難解困、復工復産。數據顯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99%,民營企業復工率達到91.39%,中小企業復工率為84%。
針對求職者需求,人社部與相關部門聯合開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目前上線崗位數已超過千萬,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網絡招聘活動。多地推出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為畢業生提供一站式服務。對受疫情衝擊影響直接的農民工就業群體,截至4月16日,通過專車專列包機等方式,累計“點對點”運送農民工近590萬人。
疫情期間,新經濟成為一大亮點,絕大多數在線企業通過倒逼優化調整,拓展了發展空間,成為就業新的增長點。“從就業的行業結構看,新經濟領域特別是數字經濟領域的就業數量將大大增加。近些年來,我國新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表示,新經濟的高速發展,使我國就業結構發生了很大“位移”,新經濟正在成為創造新就業崗位的“發動機”。
進入3月份後,就業指標降幅在收窄,勞動就業逐月好轉。當然,目前穩就業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依然不減。要保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穩就業政策還需繼續發力。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人群就業工作,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專家表示,二季度就業形勢仍有望保持改善趨勢。針對重點群體就業,應大力開發就業崗位,多渠道拓寬就業門路。同時,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發展新産業、新業態,形成系統化政策扶持,並建立統籌資金、技術、技能培養的政策體系,實現就業技能結構平穩轉型,進而推動創造新崗位,實現高品質就業。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的基本面也沒有改變。我們有底氣、有信心保持今年的就業局勢總體穩定。”人社部副部長遊鈞説。(記者 韓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