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奶源地産業優勢突出
來源:經濟日報  |  2020-05-06 09:08:17

國內新奶源地産業優勢突出

圖為寧夏萬頭牧場80位轉盤擠奶機正在擠奶。 高 興攝(中經視覺)

國內新奶源地産業優勢突出

圖為德國克拉斯收穫機在田間作業收割青貯玉米。 高 興攝(中經視覺)

  “一提到枸杞就會想到寧夏,沒想到現在寧夏奶産業也火起來了!”不久前,記者拼車時邂逅一位中國農業大學的博士周鑫宇,他是中國農業大學國家奶牛技術體系項目的帶頭人。與他的一段談話,引起了記者的興趣。“能想到嗎?現在國內各大城市都到這裡搶奶源,寧夏房地産商搶著建牧場,搶著進口國外奶牛。一句話,奶業火得一塌糊塗!”

  寧夏奶業果真這麼火?記者決定到寧夏銀川市靈武市、石嘴山市平羅縣和吳忠市利通區幾個大型牧場轉一轉,看看到底是啥情況。不走不看不知道,這個西部的“小地方”正在改變國內奶源地的“版圖”。

  奶業巨頭紛至遝來

  日前,記者驅車從銀川出發來到石嘴山市平羅縣紅崖子鄉瑞豐源牧場。手機鏡頭高高舉起,幾千頭奶牛“摩肩接踵”,幾頭奶牛甚至開始“搶鏡頭”。“這裡佔地2700畝,目前存欄奶牛4100頭,大多是從澳大利亞引進的,少量來自新西蘭。‘五一’前後還要引進2000頭,今年底存欄將達到1萬頭,屆時我們將成為寧夏最大的現代牧場。”瑞豐源牧場場長董學滿臉笑意。

  一同前來的寧夏畜牧局局長張和平介紹説:“不僅是最近,這幾年一直在搶‘寧夏奶源’。只不過今年國內各大奶業知名企業鎖定的目標更明確了。比如,上海光明在中衛市沙坡頭區收購,新希望集團在吳忠市利通區收購,君樂寶在吳忠市利通區、青銅峽市收購,小西牛在利通區收購……”

  其實,最早來寧夏“搶奶源”的是伊利和蒙牛。寧夏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吳忠)成立於2010年8月份,總佔地323畝,累計投資25.5億元,主要生産純牛奶系列、金典系列、舒化系列、安慕希系列、兒童奶系列、功能奶系列、乳飲料系列、奶油系列等高端産品20多個品項,日産能2400噸,去年底寧夏伊利實現産值61億元,已發展成全國最大奶産品生産基地。蒙牛集團在寧夏投資的工廠2011年6月份投産,日加工鮮奶1500噸,年産值37.2億元,蒙牛今年計劃在現有銀川市開發區日産1500噸複合型工廠基礎上,繼續在寧夏佈局乳製品産業集群項目,再投資建設一個日處理鮮奶2000噸的高端加工工廠。

  並非國內傳統奶源地的寧夏,這兩年可是變化不小。有一組數據很説明問題。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寧夏全區奶牛存欄43.73萬頭,牛奶總産量183.4萬噸,佔全國日産鮮牛奶的10.7%;成年母牛年均單産8500公斤,比全國平均水準高1000公斤,居全國第三位;人均鮮奶佔有量265.3公斤,居全國第一位。

  自然稟賦得天獨厚

  説到寧夏奶業眼下的火爆場景,平羅縣畜牧中心主任朱學榮認為:“國內各地看好‘寧夏奶源’,是因為我們的品質好,這源於本地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寧夏氣候不冷不熱,日照充足,氣候幹爽,空氣純凈,是國際公認的‘黃金奶源帶’。”

  為什麼被稱為“黃金奶源帶”?張和平介紹説,寧夏地處北緯38度附近,幾乎與西方奶業大國同緯度,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日照3000小時以上,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8.5攝氏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奶牛既無冷應激,又無熱應激,因而被業內看好。

  這种先天稟賦到底給寧夏打造奶源地帶來了什麼優勢呢?寧夏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羅曉瑜列出了一組數據。截至去年底,寧夏存欄100頭以上標準化規模奶牛場達到232個,其中年均單産9000公斤奶牛場20個,1萬公斤以上奶牛場13個,平均單産最高達到11022公斤。“單産量高正是寧夏作為奶源地的優勢,儘管國內奶源地有很多,但未必能拿出寧夏這樣的年均單産數字。説得通俗點,因為先天稟賦,寧夏奶牛不容易生病,單産量能不高嗎?”羅曉瑜説。

  “硬核”支撐一流奶質

  繼石嘴山瑞豐源牧場之後,記者一路向北,又來到銀川市興慶區的月牙湖、靈武白土崗兩個新型牧場,這裡的産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等現代畜牧業發展模式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

  “你們一定要去吳忠的五里坡牧場看看,那是寧夏集約化水準最高的牧場。”同行的寧夏畜牧站副站長溫萬説。一路採訪,記者了解到寧夏各縣區養牛已經有少則幾十年、多則幾百年的歷史,可是為啥寧夏奶源地做大是近幾年的事?對此,羅曉瑜認為:“一流奶源必須與一流生産標準、現代工藝和集約化管理相匹配,這才是奶源地發展真正的‘硬核’。”

  近幾年,國家高度重視奶業振興工作。2018年6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奶業振興 保障乳品品質安全的意見》,確定了奶業的戰略定位,對加強優質奶源基地建設等提出了明確要求。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又提出“實施奶業振興行動”。正是借助這股“東風”,寧夏回族自治區明確産業空間佈局進一步優化,重點任務是調整優化奶源佈局,確定了到2022年奶源基地日産優質生鮮乳7000噸以上的目標。

  在科技支撐上,寧夏積極與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不斷強化現代養殖業關鍵技術創新,如奶牛綠色養殖與優質生鮮乳生産體系研究示範、奶牛主要疫病防控技術研究與應用等一批科研攻關項目走在同行業前列。同時,按照國家先進的飼養理念,寧夏實現了奶牛營養調控、精準化飼喂、機械化擠奶、程式化生産測定、智慧化管理等一批關鍵配套技術全覆蓋。

  在五里坡牧場,記者看到每頭奶牛身上都有編號、耳後都有耳標。羅曉瑜介紹説,為了達到國際規模化養殖標準,近些年寧夏推行統一編號、統一佩戴耳標、統一建檔立卡、統一採購凍精、統一選育方案、統一智慧化管理的“六統一”,引進國外優秀種公牛凍精,個體精準化選配。選育核心群1.71萬頭,305天産奶量達11193公斤、乳脂率達到3.81%、乳蛋白率達3.24%,體細胞數低於29萬/毫升,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連續9年保持100%,且主要品質衛生指標達到歐盟標準。

  “這個五里坡牧場還是寧夏實施‘引牛上山’建設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新型牧場。”羅曉瑜説,按照一畝地能養殖10頭奶牛估算,建一個萬頭牛規模的牧場,需要1000畝地。寧夏耕地面積共1016萬畝,按照今年規劃新建68個大型牧場計算,在引黃灌區難以找到這麼大塊用地建設奶牛場。只有實施“引牛上山”,利用荒山、荒坡、荒灘等,才能解決這個問題。為此,自2018年開始,寧夏規劃建設了靈武白土崗、利通區五里坡四期、平羅河東等新的養殖基地。

  補齊短板謀劃長遠

  走過寧夏這些現代牧場,記者不禁又産生了新的問題:這麼多現代化設備,這麼多進口奶牛,得需要多大的投入?寧夏農業農村廳廳長王剛給記者算了筆賬。這幾個牧場,大多是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進口的優質奶牛,算上航運、汽運等長途物流運輸費用,每頭奶牛投入在2萬元左右,也就是説,建設1萬頭奶牛牧場,需要投入資金4億元左右。儘管國家這幾年加大了對奶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但這樣的成本一般種養大戶也很難企及。

  正是因為高投入,近幾年寧夏也出現了不少房地産商從“賣樓”改為“養牛”的現象。曾從事房地産開發的金志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儘管養牛有風險,但我們看好未來寧夏奶源的市場行情,關鍵是近幾年從國家到地方各種政策支持也是企業進入這一行業的最佳節點。”這些令他“動心”的政策,金志華一口氣能説很多。2019年,寧夏獲得中央糧改飼補助資金6550萬元,種植優質高産苜蓿,每畝補助資金600元;支持規模養殖場建設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裝備,每個新型牧場升級改造給予補助10萬元;2020年到2022年農業農村部加大了實施奶業提質增效建設工程的扶持力度,僅寧夏就能拿到一筆1.2億元的扶持資金。同時,寧夏出臺的扶持政策就更具體了。日收購生鮮乳200噸以上的企業每噸補貼100元;建設奶牛節本增效科技示範點22個,每個示範點每年將獲得扶持資金98萬元……

  經過多日採訪,記者已經看到寧夏為了成為國內知名奶源地的規劃和行動。不過,距離目標還有多遠呢?

  王剛告訴記者,下一步寧夏奶業將著手補齊四個短板。

  一是乳製品加工帶動能力不強,乳製品品種比較單一,乳製品以常溫液態奶為主,嬰幼兒配方奶粉、奶酪等附加值較高的精深加工産品佔比較低。本土企業加工能力弱。二是飼草供給與養殖分佈不匹配。寧夏青貯玉米種植面積不到玉米種植面積的30%。引黃灌區年缺少青貯玉米、苜蓿、燕麥草等優質飼草100萬噸左右。由於青貯資源區域間相對不平衡,跨縣區甚至跨省區調購青貯原料和飼草增加了運輸成本,拉高了飼草價格。三是生鮮乳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奶産業利益不平衡,奶牛養殖場與乳品加工企業利益聯結不緊密,原料奶購銷沒有形成公平、合理、科學、規範的定價機制。每年3月份至6月份消費淡季時,生鮮乳平均收購價比全國同期平均價低0.1元/公斤至0.15元/公斤。四是健康養殖水準還需提高。雖然寧夏奶牛生産整體水準較高,但與發達省區乃至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牛群淘汰率普遍偏高,奶牛使用年限過短,終生産量和經濟效益不高;牛群自繁增長乏力,依靠外購後備牛維持産能是常態。(記者 許 淩)

責編:王濤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