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糧倉”成色足
來源:經濟日報  |  2020-06-28 09:21:11

  仲夏時節,氣溫上升,位於贛撫平原的江西南昌縣武陽鎮朱坊村,稻浪千重,長勢喜人。晌午時分,朱坊村村民朱小龍站在田埂上,看著稻田上空來回噴灑農藥的無人機,黝黑的臉龐上挂著開心的笑容,“今年,國家加大了糧食種植補貼,政府又為我們建設了高標準農田,提高了水稻政策性保險,幫助我們降低了規模化經營的風險,我們這些‘現代農民’當得可越來越有滋味。”

  江西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素有“江南糧倉”之稱,稻米産業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今年以來,江西省堅定不移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千方百計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全力以赴抓好農業生産,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産量實現“雙增長”。近日,經國家統計局初步核定,江西省早稻種植面積1826.3萬畝,比上年增加182.5萬畝,佔全國早稻總播種面積的四分之一,超額完成國家目標任務。

  “擴大糧食生産面積的前提,是要激發農民擴種的積極性,讓農民有錢賺、願意幹。”江西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為穩定農民種糧收益,江西積極抓好強農惠農政策的落實落地。全省累計安排惠農政策資金15.6億元用於扶持早稻生産。

  江西省通過統籌安排産糧大縣獎勵資金、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稻穀補貼、早稻輪作等政策措施,集中支持早稻生産。同時,要求各市、縣、鄉追加獎補政策,抓住關鍵引導性環節,因地制宜進行土地翻耕、物化投入補貼,對易受災地塊進行保險政策支持,較大程度保障了農民種糧收益。

  在産糧大市宜春高安市,伍橋鎮白土村村民權正龍去年流轉土地860多畝,今年他將早稻種植面積擴大到1380多畝。權正龍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今年僅早稻種植預計能享受各項補貼二三十萬元。在南昌縣蔣巷鎮聯圩村,種糧大戶劉獻武同樣告訴記者:“今年水稻保險每畝保額從400元提至700元,目前種一畝單季水稻成本在六七百元,保額提高後基本能覆蓋成本。”

  一系列惠農政策落到了種糧人的心坎上,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特別是種糧大戶的擴種積極性。僅在高安市,種植5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就由去年的910戶增長至今年的1917戶,同比增加110.6%,種糧大戶的早稻種植面積從去年的11.2萬畝增長至今年的25.6萬畝,同比增加128.5%。

  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將科技、信息、資金、人才等現代生産要素有效植入農業産業鏈的保障體系,成為江西確保糧食産量穩定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農村勞動力不足問題日益凸顯。以宜春市袁州區新田鎮楊芽村為例,今年村裏的早稻任務是2747畝,分解到各村民小組後,仍有250畝的種糧缺口。該區大力推進社會化服務,將300台種糧機械設備分配到各個鄉鎮,並成立10個服務指導小組,分片包乾,下到田間地頭指導早稻生産。同時,通過積極調動基層黨員幹部和合作社,推行代耕代種。“我們5個村幹部每人主動認領50畝,農業部門全程免費技術指導。”新田鎮楊芽村黨支部書記吳月文介紹。

  今年以來,江西積極推動鄉、村兩級認領兜底,採取多種形式,進行統一代種,做到“應種盡種、能種即種”,有效應對拋荒撂荒問題。與此同時,大力發展農業生産託管服務,有效應對用工緊張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在今年早稻生産中,江西全省代耕服務面積443.7萬畝,代育秧和代插秧面積68.7萬畝。

  農業科技為種糧大戶擴大種植規模提供了有力支撐。借助江西農業大學和當地農業部門推廣的精量直播技術,南昌市新建區石埠鎮石埠村種糧大戶謝雲生今年增加了500畝種植面積。“一台精量直播機一天播六七十畝,是原來的兩三倍,畝産還提高一百斤左右。”謝雲生説。“我今年種了684畝早稻,無人機噴灑農藥只需要兩天就能噴灑完!”南昌縣種糧大戶朱小龍説。

  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日益健全,為更多的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施展抱負提供了舞臺。江西宜豐縣棠浦鎮塘嶺村種糧大戶龔懷發去年就有擴大早稻播種面積的想法,但無奈手頭的流動資金有限。今年2月底,鎮農技站的工作人員上門詳細講解了今年的早稻種植低息貸款政策。趕到農時到來之前,龔懷發立即向農商銀行申請貸款6萬元,增購農機等設備。有了設備,今年他新翻耕整田293畝,全部播種了早稻。

  早稻收儲關係農民切身利益。江西省突出早謀劃、早協調、早部署,努力推動“倉等糧”“錢等糧”,讓種糧農民吃上“定心丸”。江西省組織有關部門提前對全省糧食産量進行分析預估,謀劃部署早稻收儲工作,廣泛宣傳早稻收購政策、質價標準、收購方式,公佈糧食收購預約電話。同時,對一些地區的超標糧,進一步壓實屬地責任,由地方組織收購,堅決守住“種糧賣得出”的底線。

  據了解,目前,江西全省早稻長勢良好,中稻順利推進,全省中稻已栽插面積1052萬畝,預計規模與往年持平。從全年來看,全省早、中、晚稻種植面積預期已形成,可順利完成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的目標任務。(記者 賴永峰 劉 興)

責編:馮實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