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如何勇攀“高”“新”經濟增長極
來源:國際商報  |  2020-08-03 09:09:15

  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是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為進一步發揮其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國務院日前印發了《關於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導各高新區成長為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新政來了,各地該如何巧借“東風”把握住高新區新政利好?如何促進高新區在擴大開放上發揮更大作用?在高品質發展的過程中又該如何形成自身的競爭優勢?國際商報特約專家圍繞上述問題進行深入解讀。

  專家圓桌

  洪  勇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

  龐超然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

  肖  旭  清華大學社科院助理研究員

  王高翔  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東風”已至,各地如何用足用好高新區新政?

  洪勇

  細化本土落地方案 精準把控推進效率

  首先,各地應提高思想站位,加大《意見》的宣傳力度,摸清本地産業基礎,加快組織專家梳理《意見》提出的財稅、金融、産業、用地、人才等具體政策,做好前瞻性政策研究和政策解讀,使各相關部門準確把握政策導向。

  其次,要抓好《意見》的落實。一是結合本地區實際出臺貫徹落實《意見》的具體舉措,拿出更多針對性、差異性政策。二是建立工作目標任務考核體系,進一步細化任務,制定工作計劃和進度安排,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加強考核。三是加快省級高新區的“以升促建”,支持有條件、有優勢、有特色的省級高新區申請升級為國家高新區。四是在國家高新區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成功經驗,加強創新政策先行先試。五是鼓勵向國家高新區下放省市經濟管理權限。

  龐超然

  栽下梧桐樹 引得金鳳來

  “發展高科技、實現産業化”是高新區發展的初心,也是指導高新區高水準發展的重要原則。對此,各地應充分把握聚集創新要素資源、發展科技創新産業兩大主要任務,更好優化創新産業發展的營商環境,多措並舉形成創新要素、高科技人才資源和科技型企業聚集的高地。通過引導新興産業發展、做大做強特色主導産業、推動企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實現科技創新産業持續健康發展,推動高新區創新能力和創新影響力的提升。

  肖旭

  統籌優質資源 鑄就創新合力

  各地應在《意見》的總體框架下進一步推出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對産學研合作、人才發展平臺、分類評價與動態管理等進行規範,建立長效機制。要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標下明確政府、用戶、産業、高校、研究機構在産學研合作中的角色定位,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創新合力;加大新基建發展力度,利用數字技術打通機構之間的信息壁壘,提升産業集聚力,促進創新協同;彈性引進人才,推出高效、合理、動態化的評價考核機制,加強對創新活動的正向激勵。

  發揮高新區引領作用 深耕新經濟“試驗田”

  王高翔

  各地應搶抓機遇,加快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強化高新區特別是國家高新區對區域創新和高品質發展的作用和貢獻。積極提升區域內開發區發展品質,加快推動省級開發區積極向國家級高新區靠攏。例如廣州時隔23年再次批准設立省級開發區,並提出力爭到2023年晉級為國家級高新區。二是依託高新區新政加快創建探索一批新制度,以制度為核心推動新經濟、新業態等創新資源向高新區集聚。充分發揮高新區“試驗田”的作用,為構建現代經濟體系積累經驗。

  如何促進高新區在擴大開放上發揮更大作用?

  洪勇

  政策先行 鼓勵合作 對標國際 提升能級 善用資源

  加大國家高新區開放力度應做好以下五點工作:一要提升招商引資水準,針對高技術産業、先進製造業提供更多用地、融資政策支持。二要支持國家高新區與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更好融入國際産業鏈、供應鏈。三要對接國際先進規則,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制度創新成果。四要全面提升國家高新區現有産業、綜合保稅區、政務服務平臺、貿易投資服務平臺、金融平臺等的開放水準和能級。五要加快融入全球知識網絡、金融網絡、服務網絡,利用全球創新要素資源打造高品質開放型經濟體系。

  龐超然

  鼓勵創新要素集聚 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新時代高新區發展的重要方向。高新區應更好促進創新要素和資源對外開放,統籌利用好國內國際創新領域的“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做好國內國際創新産業協同發展,形成以創新資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對此,要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在擴大開放上,高新區要更好適應科技研發全球化、國際化和自由化的發展趨勢,積極融入全球創新體系,利用國內市場的發展潛力吸收更多創新要素向高新區集聚,發揮創新産業的規模優勢,通過擴大開放逐步形成高新區競爭優勢和國際影響力,並通過高新區的不斷成長更好推動創新領域的國際合作和對外開放。二是在擴大開放的路徑選擇上,高新區應用足用好《意見》所給出的優惠措施,通過創新領域的人員、物資設備、資金和信息充分流動促進國內國際創新要素向高新區集聚,深度融入國際産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三是積極鼓勵園區企業“走出去”,鼓勵園區內創新企業開拓新興市場,開展國際園區合作,鼓勵創新領域世界級企業成長,在國際合作中提高企業把握國際規則的能力、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防範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人才交流、技術交流和跨境協作,高品質推動共建“一帶一路”。

  肖旭

  他山之石 藉以攻玉

  一方面,要通過區域之間的協同發展進一步促進國內要素循環,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打造高新區的創新優勢,走好從技術創新到産業創新的自主創新之路;另一方面,要以國際化視野積極主動地對接全球最新技術。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國際合作,參與國際標準和規則的制定。加強對全球創新資源的整合,擴大産業生態空間,提升國際競爭力。

  王高翔

  提升産業鏈價值 搶佔新時代機遇

  具體來看,應做好“三個引領”:一是引領構建全面開放的現代産業體系。黨中央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高新區更應加快將擴大開放與構建現代産業體系這兩項任務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地在擴大開放中強化生産要素之間的匹配和互動,提高科技創新對實體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以現代産業體系推動産業邁向産業鏈價值鏈中高端。二是引領保障産業鏈安全與供應鏈韌性。疫情在全球蔓延給中國産業鏈供應鏈穩定與安全帶來巨大挑戰,高新區應在保持開放的同時強化自身創新載體作用,在更深度融入全球分工體系的基礎上,通過營造良好創新生態與産業發展生態、提高供應鏈效率、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重點行業供應鏈韌性、根植性和控制力。三是引領原始創新和技術創新。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同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歷史性交會的戰略機遇下,高新區應服務於國家戰略,對標國際加強原始創新和引領創新,搶佔世界前沿科技制高點,打造更好的創新政策和制度環境。

  高新區如何在保障高品質發展的同時形成差異化競爭?

  洪勇

  聚焦新業態 實行動態管理分類指導

  推進國家高新區發展,要堅持突出特色、分類指導的原則,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一是應結合區域資源稟賦和本地基礎條件,聚焦有代表性、有針對性的新經濟領域。發揮先進産業與原有産業的協同效應,避免盲目佈局。二是建立分類評價機制,針對中國不同區域的高新區設定不同的考核評價指標,實行動態管理。三是加強分類指導,對處於不同地區、不同階段、不同發展基礎和創新資源等情況的國家高新區提供不同的指導意見。

  龐超然

  規劃差異+政策差異+定位差異

  高新區的差異化競爭有助於區域産業優勢協調互補,實現可持續發展,可從以下三方面考量:首先可在規劃設計上堅持差異化理念。在園區發展規劃、主導産業設計等方面,圍繞園區現有的發展情況和特點,尋找與其他園區不同的差異化發展路徑,突出本園區的獨特特點,避免園區間陷入低水準、同質化的競爭。

  其次,在園區企業招商和服務方面,應圍繞本地産業集聚的特點,因地制宜設計園區政策。醫藥研發企業較多的園區,應在藥品研發、專利申請、危險品運輸等方面為園區企業努力提供政策保障;軟體開發類園區應在信息産業領域為園區企業提供必要的政策引導和幫助。通過差異化的引導政策逐步推動園區差異化發展。

  最後,在國際合作領域堅持差異化發展。針對歐美發達市場開展國際合作的園區,應在相關法律政策諮詢等方面為園區企業提供更多保障;針對發展中國家開展國際合作的園區,可考慮在知識産權保護、産品共同研發等方面為園區企業提供指導。另外,還可以針對不同國家、地區提供專業的諮詢服務,引導企業更好開展差異化的國際合作,實現園區差異化發展。

  肖旭

  整合優勢資源 政府細化服務

  中國區域之間的要素稟賦存在差異,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各自的比較優勢。因此,各地要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有針對性地推進核心技術研發及科技成果轉化,避免資源分散、交叉重復等現象。可以依託地區高等院校的優勢學科充分發揮高等院校在知識積累以及科研人才儲備等方面的優勢,加強基礎性技術攻關。以此為核心能力,健全各類優惠政策,支持、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以及科技型中小企業,營造良好的産業發展環境,促進學科鏈、創新鏈和産業鏈的對接。針對市場機制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環節,地方政府必須“補好位”,幫助企業跨越從技術供給到商業需求的“達爾文之海”。

  王高翔

  融合區位戰略+把握産業特色+定位發展階段

  步入新時代,開展差異化競爭應做好三個結合:首先,與區域戰略相結合。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高新區的差異化發展更應順應這種區域經濟發展態勢,正確把握高新區在所在區域、所在城市群及都市圈的定位,立足區域發揮功能,與區域內的高新區實現錯位、互補發展。

  其次,與産業特質相結合。中國的高新區雖然均以發展高新技術産業與戰略性新興産業為重點,但發展重點各有差異,未來應進一步在新政的推動下明確自身産業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點,依託現有産業基礎做好延鏈、補鏈、強鏈、穩鏈和固鏈,在把握“高”與“新”産業特質的同時更為科學精準地明確在産業鏈、創新鏈中的發力環節,在更大空間範圍內謀劃産業鏈條集群。

  最後,與發展階段相結合。中國高新區建設時間與産業基礎各有差異,呈現出較為明顯的階段性特徵,而這樣的階段性特徵也是高新區實現差異化與梯度化發展的基礎條件。高新區在實現差異化競爭中應科學研判自身發展階段,制定適合高新區發展的戰略、策略與重點舉措,建立起適合高新區高品質發展的“四梁八柱”,更好推動高新區實現差異化競爭和高品質發展。(國際商報記者 靖  雯)

責編:馮實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