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小微企業生存發展帶來了衝擊。如何讓金融活水更好地滴灌小微企業,成為金融政策一大發力方向。
小微企業因其微小,普遍缺乏抵押物,難以獲得銀行貸款。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離不開政策支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為落實這一要求,人民銀行積極創設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
其一是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這個工具是針對當前中小微企業普遍出現的資金週轉困難問題,鼓勵地方法人銀行對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預計延期政策可覆蓋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本金約7萬億元。
其二是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該計劃聚焦小微企業普遍缺乏抵押擔保的痛點,計劃提供4000億元再貸款資金,通過特定目的工具(SPV)與地方法人銀行簽訂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合同的方式,向地方法人銀行提供優惠資金支持,預計可帶動地方法人銀行新發放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約1萬億元。
相關政策的出臺,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促進了“六穩”“六保”任務的落實。當然,金融活水滴灌小微企業,僅僅依靠宏觀政策支持還不夠。畢竟,宏觀金融政策落地執行環節主要是發放貸款的銀行。現實中,仍有一部分銀行在為小微企業發放貸款時簡單粗放,離“精準滴灌”精神還有距離。
當前,不少銀行紛紛推出服務小微企業的信貸産品,但有些産品提供的貸款金額明顯過大。一旦小微企業貸款利率低於個人購房貸款利率,就會存在套利空間,很可能會發生個別小微企業主將企業獲得的經營貸款資金用於購買房産。甚至還有人將一些長期沒有經營的“僵屍小微企業”、臨時成立的沒有經營業務的小公司用來申請小微企業貸款,以便將資金騰挪用於個人購房、炒股。這無疑違背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初衷。對此,監管部門須引起重視,密切監測資金流向,嚴防小微企業貸款資金用於購置房産或流入股市,特別是要深入了解放款對象,明辨申請貸款的小微企業主貸款用途,切實將支持小微企業的貸款資金用到實處。(彭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