韆鞦基業,人才為本。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與此同時,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推動高品質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遵循。高品質發展不能再依靠傳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的高速增長方式,必須通過創新驅動、人才驅動實現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驅動實質上就是人才驅動,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是強化創新驅動、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支撐。推動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必須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優勢,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激發人才創造活力,夯實高品質發展的人才基石。
從總體上看,我國經過長期發展,儲備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才資源,形成了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工作積累和黨管人才體制等優勢,但對標新時代高品質發展要求,仍有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需要解決。我國人才隊伍大而不強,不僅高精尖人才隊伍規模層次與大國地位不匹配,而且一些産業骨幹人才難以適應産業升級和發展動能轉換的需求;不僅在部分領域關鍵技術應用存在“卡脖子”問題,而且在學術研究、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也面臨領軍骨幹人才、創新創業人才不足的問題。要認識到,在新的發展階段,無論是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推動高品質發展,還是應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培育我國經濟發展新優勢,都需要加速人力資本積累,主動塑造“人才紅利”,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因此,我們必須針對這些問題和挑戰,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重要理念,抓住頂尖人才、領軍人才、創新人才、大國工匠等關鍵力量,實現人才培養從“重數量”“重規模”向“重品質”“重貢獻”轉變,全面高效聚集人才,為推動高品質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優化人力資本源頭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加大教育培養是關鍵。我們既要推動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面向建設創新型社會,大刀闊斧推進教育理念、體製革新,還要深化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大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力度,加大培養企業競爭最需要、産業升級最適用、社會發展最期待的實用型人才力度;既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職業院校、應用型高等院校支持政策,健全職業學校評價,擴大行業企業參與度,提升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比例,還要構建更多元化的學習體系,加快推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機制;既要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培養領軍人才,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領頭企業的頂尖人才、高端人才和骨幹人才“孵化器”作用,形成在優勢領域的人才接力和後發領域的人才擴容,還要對標世界一流,圍繞原始性、基礎性、顛覆性研究和創新,謀劃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重點任務,重點解決基礎研究“投入少、人員少、突破性成果少”的問題,加快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人才。
提升人才與産業升級匹配度。人才的制高點決定産業發展的制高點。要主動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強化人才資源與科技創新、産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和同頻共振。特別要根據大國競爭、産業升級面臨的“卡脖子”清單,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建設一支支撐産業升級和動能轉化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提高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力。此外,還要成立産學研戰略聯盟,優化創新合作模式,調動産學研各方積極性,提高科研成果轉化實效;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多措並舉推動農民工向新型産業工人轉型,下大功夫打造大國工匠。
全面改革優化人才發展生態。要建立科學化、市場化的人才評價和激勵制度,祛除行政化、“官本位”的用人機制。要充分發揮經濟利益和社會榮譽價值的雙重激勵作用,依法賦予人才更多生産要素支配權、技術路線決定權,使人才在創新創造中有收益、有榮譽、有地位。要營造尊重人才、開放包容的氛圍,創造更公平、更寬廣的幹事創業平臺,讓人才自身價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實現。同時,還要搭建人才服務平臺,高品質推進人才保障工程,精細化配置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盡可能解除人才創新創業創造的後顧之憂,增強城市與人才的“黏性”。
促進人才高效合理流動。人才合理流動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與繁榮的重要途徑,更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堅持價值創造導向,打破管理體制上的區域限制,健全市場化的人才流動機制,暢通人才流動渠道,促進人才按供需規律流動。要統籌産業規劃與人才引進,工業園區、産業基地應按照“産業聚人才、人才興産業”的思路,推動城市産業集聚與人才集聚同步規劃、同步實施,通過産業與人才的集群效應帶動區域發展良性循環。此外,還要創新人才流動服務體系,打破戶籍、身份、學歷、人事關係等制約,促進城鄉、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之間的人才協調發展,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中西部地區流動,推動經濟協調發展。(陳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