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代産業體系發展支撐新發展格局構建
來源:經濟參考報  |  2021-03-24 10:58:21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十四五”規劃中具有綱舉目張的重要地位,一個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對加快構建具有高水準自立自強、內外經濟循環暢通無阻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黃群慧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本質特徵是實現高水準的自立自強。“這要求我國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更加強調自主創新,加強創新鏈和産業鏈對接,提高創新能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在培養完整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管理、建設超大規模市場的同時,重視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改善我國生産要素品質和配置水準,從而全面優化升級産業結構,增強供給體系的韌性並提高適配性。”他説。

  黃群慧認為,現代産業體系與傳統産業體系的區別,首先體現在技術先進性和高水準創新能力方面。當前,産業創新能力不足,影響到我國産業體系供給韌性和對市場需求的適配性,國內經濟循環存在“堵點”,直接制約著國內大循環。不少産業核心技術大多依賴國外供給,國際經濟循環中存在“卡點”,相關産業在全球經濟循環中缺少話語權和主動權。

  “十四五”時期如何提升産業創新力和水準?黃群慧表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以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為抓手,積極推進産業鏈和創新鏈的對接融合,把握住製造業創新發展的高級化、智慧化、綠色化和服務化方向和趨勢,促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強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對製造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最終通過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帶動整個産業體系創新水準提升,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黃群慧還指出,現代産業體系要求建立起要素高效配置、産業有機協同的體制機制,從而形成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源高效協同的産業體系發展格局。沒有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生産、流通、分配、消費各個環節就不能有序承轉聯通,供給和需求無法高效動態平衡,經濟循環就無法暢通無阻。目前,我國科技和産業“兩張皮”問題尚未有效解決,實體經濟産業與虛擬經濟産業發展不平衡成為制約産業體系協同的兩大突出問題。

  他進而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從促進産業協同入手建設現代産業體系,做好三方面改革。一是要深化科技和産業創新體制改革,形成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完整的創新體系,修補技術研發與産業化之間的鏈條缺失,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二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大力量培養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人才,形成實體經濟吸引高素質人才的體制機制。三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切實解決“脫實向虛”結構失衡,健全實體經濟中長期資金供給制度安排,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金融産品和服務,增強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功能。

  産業基礎能力是産業體系的重要支撐。在黃群慧看來,強化産業基礎能力是建設現代産業體系的當務之急。“十四五”時期要在産業競爭力評估和調查工程中重視産業基礎能力的評估,在實施基礎再造工程中形成一批再造産業基礎能力的核心工廠,從而集成要素、優化流程、培育人才,提高中國的産業基礎能力。(記者 郭倩)

責編:馮實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