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小步快走步履不停
來源:國際商報  |  2021-07-15 10:10:42

  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披露了最新全球外匯儲備數據。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全球外匯儲備餘額12.57萬億美元,比上一季度減少1282億美元。在此背景下,人民幣全球外匯儲備佔比卻繼續創歷史新高。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人民幣外匯儲備總額由去年四季度的2694.9億美元升至2874.6億美元,連續九個季度增長。與此對應的是,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提升至2.45%,創下2016年第四季度IMF報告該數據以來的新高。

  專家表示,這表明在此輪全球經濟下行帶來的衝擊下,人民幣的穩定性和避險性凸顯,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持信任、認可態度的國家越來越多,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穩步推進。

  人民幣“避險”屬性凸顯

  一國貨幣能否作為外匯儲備,取決於該國的整體經濟實力和國際認可能力。作為外匯儲備的資産或貨幣佔比越高,表明該國貨幣在國際上的認可度也越高。

  “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創新高,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投下信任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央行或貨幣當局把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中國央行對外貿企業的一項調查顯示,截至2019年四季度,84.6%的企業選擇將人民幣作為跨境結算主要幣種。大型企業更傾向於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和投資結算,佔比達89%。

  對於人民幣受熱捧的原因,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分析,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主要經濟體普遍實施非常規貨幣政策。去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主要經濟體進一步加碼貨幣刺激,全球零收益、負收益債券盛行,全球安全資産稀缺。而中國始終珍惜正常貨幣政策空間,保持了人民幣資産的正收益。在疫情衝擊和美元匯率劇烈波動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增持人民幣。

  劉英進一步表示,近年來,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安排不斷與國際接軌,人民幣債券先後被納入三大國際債券指數,這亦增強了人民幣債券資産的國際吸引力。

  作為新興國際儲備貨幣,全球人民幣儲備主要是投資高信用等級的境內人民幣債券。根據中央結算公司統計,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資産餘額3.16萬億元,全球人民幣儲備相當於境外持有人民幣債券餘額的59.8%。

  仍有巨大提升潛力

  當前,相對於美元、歐元等貨幣,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交易貨幣、儲備貨幣三大功能疊加,目前在全球所佔份額約為3.2%,人民幣國際化潛力巨大。尤其是在疫情仍在影響全球經濟的背景下,人民幣加快國際化步伐迎來了更多的機遇。

  劉英錶示,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已開始越來越多地被採用,此時人民幣可更多通過國內金融業的對外開放,資産的計價、債券的推行,包括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的完全放開等,抓住機遇來尋求更加穩健的發展。在數字經濟時代,尤其是區塊鏈技術、數字貨幣、數字貿易以及跨境電商等快速發展,加速了人民幣國際化。

  “在外部風險大於內部風險,宏觀風險大於微觀風險的背景下,我們能夠控制住、應對好這些風險挑戰,人民幣的國際化就能穩步推進。”劉英説,要以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重點,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改革,這樣才能讓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走得更通暢、更穩健。”(國際商報記者 白舒婕)

責編:馮實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