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啟幕的2021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上,河南博物院的數字考古盲盒亮相,以數字化形式模擬考古現場。據悉,這款盲盒國慶假期7天即吸引3000萬用戶“在線考古”。
去年12月起,河南博物院開發的考古盲盒就成為拼手速才能搶到的爆款。開盒後,由迷你版洛陽鏟探孔定位,青銅虎符、武則天金簡等“迷你版”文物都可能在玩家手中“出土”。據河南博物院披露,過去10個月,考古盲盒的銷量約36萬個,銷售額超3000萬元。此外,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等多家文博機構今年也推出了考古盲盒並同樣熱銷。
“考古+盲盒”,古老與新潮的交融吸引了新一代消費者的眼球,使其紛紛加入“挖土”陣營。事實上,考古盲盒消費成風潮,不僅因為能“挖寶”、有驚喜,背後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首先,從消費時機和動機講,近年來,隨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公眾對我國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産生了更加強烈的認同感,對以探索過往歷史文化為己任的考古學興趣日漸濃厚。考古工作日益受到重視,加上文博綜藝節目熱播,喚醒了不少人心中的“考古夢”,這也讓考古文博相關消費有了更多發展契機。將考古挖掘的神秘感代入流行的盲盒,玩家不僅可以“挖寶”,還能通過蒐集隱藏文物了解專業知識。可以説,考古盲盒是講述中國故事、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考古盲盒熱銷,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經濟價值。
其次,從消費品特質看,考古盲盒的最大特色是沉浸式體驗感和代入感。“開盒一把鏟,寶物自己挖”“挖到什麼都是你的”,玩家戴上手套即可化身考古學家,拿起考古手鏟從迷你版的探方內發掘“歷史遺存”,深度還原考古挖掘過程,帶給考古愛好者及盲盒玩家沉浸式體驗。還有消費者稱,“除了滿足探秘慾望,開盲盒耐心挖土的過程也很解壓”。這種鮮明的體驗感讓考古盲盒迅速“出圈”,受到追捧。
此外,從消費群體看,“95後”“00後”等新生代正逐步成為文化消費主力軍。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2020年發佈的《中國文博文創消費調研報告》顯示,文創消費年輕化趨勢明顯,1990年後出生的消費者佔比超53%,其中“95後”佔比達30%。“Z世代”注重精神消費,願意為興趣埋單,更注重文博文創産品的體驗感與個性化。因而,兼具文化屬性、創新性、探索性的考古盲盒甫一推出,就受到年輕消費者青睞,為其帶來“傳統+潮流”的新型消費體驗,也為傳統文化IP與年輕消費者興趣的結合打開了新空間。
考古盲盒以沉浸式體驗、新奇玩法,成為文博文創産品爆款。從一定意義上説,考古盲盒也是讓公眾了解考古工作、發掘文物潛在價值的一種途徑。通過這種載體,傳統文化正走進更多人心中。對文博文創産品而言,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資源是其創意的源泉,新時期消費者消費需求的提升及對美學體驗的重視是其創新的動力。在新的消費趨勢下,文博單位、文創企業及商家需要更多思考的是,如何以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通過創新産品和服務滿足更多用戶需求、抓住消費紅利,同時以更好的載體傳承中華文化。唯有如此,才能“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徐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