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字當頭 構建信用社會呼籲將失信懲戒落到實處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1-12-16 15:20:17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引發全網熱議,明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七大穩定經濟的政策應運而生,同時也強調了新發展階段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的新理論和新實踐問題,為來年經濟工作指明瞭方向。

  會議明確強調 有效治理惡意拖欠賬款和逃廢債行為

  近年來,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契約精神,踐行契約精神也成為各地方政府工作推進的重頭戲。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提契約精神,明確要有效治理惡意拖欠賬款和逃廢債行為,可見政府對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視。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昌。“信用就是生産力”,古往今來,信用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為什麼現在重提契約精神和強調構建信用社會體系?一是中國經濟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中國經濟邁上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發展之路,新的起點要求我們更要秉承誠信原則,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文化價值體系和保障基礎。二是改革開放國策持續深化,推進範圍更大、領域更寬、層次更深,外商權益得到更全面的保護,金融、汽車等多領域市場放寬準入,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這些舉措的推進和落實其實都是誠信體系建設的實踐。沒有誠信原則和契約精神的深入貫徹,換不來外資和市場主體的更多活力,勢必影響經濟發展建設。第三,惡意逃廢債加劇,已經成為影響重大金融風險化解的“毒瘤”,加強信用體系建設迫在眉睫。只有打擊惡意逃廢債,完善信用體系,才能促進行業風險平穩有序化解,進而促進社會穩定和信用社會的全面建成。

  加強失信懲戒 落實跨部門協同重拳打擊逃廢債

  近年來,失信人數增長迅猛,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最新數據,截止2021年12月12日,全國失信被執行人超過700萬人,這其中還不包括已經履行完義務從失信名單中退出的人,以及同一被執行人因多個執行案件被多次納入失信名單的情形。打擊逃廢債成為防範金融風險的一項重要工作。

  特別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網貸行業的逃廢債現象漸成“重災區”。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以及網貸行業的清退大勢,也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老賴”不用還款的僥倖心理,甚至“反催收聯盟”勢力甚囂塵上。對於聚集了幾十萬上百萬出借人、存量千億級的網貸行業來説,龐大的投資人群體利益不可避免遭到損害。不得不説,逃廢債特別是網貸行業逃廢債已經對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和社會穩定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褒揚誠信,懲戒失信。”近年來,政府出臺了多個政策打擊惡意逃廢債。處於清退背景下的網貸行業,由於涉及龐大的老賴群體、眾多的投資人利益和強烈的社會維穩情緒,對於逃廢債的打擊顯得格外迫切。從現狀來看,網貸行業逃廢債治理缺少體系化的治理措施和手段,打擊力度薄弱,其一逃廢債數據並沒有納入央行徵信到失信人數據庫,其二老賴沒有上失信人名單,因此逃廢債行為的實施成本極低,這也導致了整個網貸行業催收壓力巨大,大部分的平臺出借款無法順利收回,行業清退步履維艱。

  從國家發佈的《關於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來看,解決“執行難”的關鍵在於落實跨部門協同監管與聯合懲戒機制,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工作體制機制。尤其公安機關是處置網貸平臺工作的主力軍,對於龐大的逃廢債群體是否採取納入央行徵信和失信人數據庫等措施,這需要國家各地區、各部門的貫徹實施,在協同監管、聯合懲戒方面真抓實幹。

  另外,讓央行徵信、失信人名單等工具成為信用社會建設的強有力手段,擴大央行徵信的範圍,鼓勵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等使用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不斷創新應用手段。再者,道德教育的軟性力量也不容忽視,加強宣傳,培育誠實守信的道德意識應成為常態。(文/張涵)

責編:陳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