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用數字化平臺找尋和保護雪豹;用天籟AI降噪技術為聽障人士解決辨聽難題;在微信上遠程為環衛工人捐贈愛心餐……
在提升互聯網捐贈的效率和透明之外,技術與公益如何更好地創新協作,更加有效解決社會難題?騰訊去年發起的技術公益項目,經過一年的實踐,正在積累越來越多的行業先行經驗,並開始得到社會各界重視與肯定。
近期,微信支付愛心餐公益計劃、天籟AI行動、騰訊文檔“科技向善”等多個騰訊技術公益案例不斷被媒體肯定,先後榮獲介面新聞臻善獎、南方公益年度獎等多個獎項。
投身技術公益,打造一整套運轉模式
2020年,騰訊率先啟動技術公益計劃,旨在以數字科技為核心能力,通過技術創新與協作解決社會痛點。“天籟行動”即是技術公益落地的典型案例之一。
在我國有約2780萬位聽力障礙者,他們即使使用人工耳蝸作為輔助工具,也因為無法降低外界噪音而聽不清晰。2020年9月騰訊發起天籟行動,免費開放新一代實時音頻技術天籟AI讓更多公益開發者、設備廠商及行業共享,共同尋求最佳方案解決以上難題。
結果證明,天籟AI降噪技術能將人工耳蝸的語音清晰度、可懂度提升40%。在騰訊天籟實驗室總經理商世東看來,天籟技術背後是騰訊多年的技術積累和探索,這些技術除了為自身産品産生價值外,也同樣在探索為社會其他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
同樣,為解決珍稀野生動物保護這個難題,騰訊利用AI技術為祁連山保護區搭建了首個雪豹保護數字化平臺。這個集AI識別、模型搭建等功能的數字化工具箱,可以智慧識別物種類別,優化數據錄入等流程,讓以往識別難度大、數據龐雜等諸多問題迎刃而解,巡護員從此可以抽出更多精力找尋和保護雪豹。在此基礎上開發出的小程式通過AI知識圖譜技術,將所有關於雪豹的零散知識都連接了起來,方便大眾更輕鬆地了解“雪山之王”,並體驗巡護員的苦與樂。該項目也入選了2021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COP15)的全球100+案例。
技術公益在過去一年“上山下水”,除了追蹤雪豹,也出現在修繕長城的場景裏。河北喜峰口潘家口段長城如今有一部分位於水下,騰訊利用數字技術,採集、積累全景影像和多段長城三維模型,為修繕長城提供了數據基礎。通過數字化成果,可以科學地記錄施工過程,直觀反映效果。在騰訊地圖技術的支持下,長城數字博物館的建設也在推進之中。
可以看到,在過去一年,騰訊技術公益已落地出一批成功案例,場景涉及戰疫、兒童關愛、信息無障礙、醫學關懷、社會治理、文化保護、生態保護等多個方面。
正如騰訊技術公益平臺負責人陳妍在12月19日極客公園IF創新大會上表示的一樣,“技術公益捐的不僅僅是技術,還是一個完整的友好的産品。技術捐贈不僅僅是開源開放,還是捐助‘一套運轉模式’,一整套解決方案。技術捐贈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持續的動態服務。”
互聯網公益下個十年,讓科技更有溫度
榮獲2021年臻善獎的 “微信支付愛心餐公益計劃”,正是讓科技綻放光芒的一個溫暖行動。2021年10月,廣東省深圳市上線了致全市環衛工人的“愛心餐”公益行動,深圳6萬餘名環衛工人每週都能以1分錢,在全市近千家門店享用一頓愛心餐。其後“微信支付愛心餐計劃”再度升級,用戶在餐館用餐時就能通過微信捐贈一元錢,為環衛工人的愛心餐助力。“微信支付愛心餐計劃”展現了技術公益的創新力量,讓人看到了技術之力大大降低公益門檻的作用。
同樣,常用的和不常用的 app 都開始轟轟烈烈的適老化改造,適老化改造可以讓更多長輩能更方便使用智慧應用。然而,長輩“不會用”的問題依然存在。基於需求出發,技術公益上線銀發青松助手小程式。比如去掉所有讓長輩困惑的英文和符號,能用文字的全部用文字。
正如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秘書長葛燄所闡釋的,騰訊通過科技公益互助平臺,把對善的尊重與理解融入一行行代碼、一個個産品、一項項服務,讓看似冰冷的科技充滿人性的溫度,讓每一個微小的善行都有力量。
可以看到,技術之力大大降低了公益門檻。早在2019年,騰訊就已提出“科技向善”,希望能和業界一起思考探索,構建數字時代的向善理念、社會責任和行為規範。去年騰訊提出的“技術公益計劃”,如今引領著互聯網企業踐行公益的走向與潮流。
據介紹,未來騰訊將投入更多技術力量,與公益夥伴攜手,推動公益行業深耕透明度、數字化、生態效率,持續探索技術公益的互助模式。可以預見,技術公益將不斷展現其廣度與深度,以及最重要的一點——對人的關懷,讓人感受到當中的溫度。(文/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