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球財智 > 正文
從一家國有險企實踐看保險資金如何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2025-07-17 09:32:09來源:新華社責編:田蜜

  保險資金是長期資本、耐心資本。保險資金可以通過哪些形式支持實體經濟?如何更好發揮長期投資優勢,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記者在青海等地進行了調研。

從一家國有險企實踐看保險資金如何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_fororder_202507165971c0517737440dab84c68049d0d827_6c911656b827433c9721fe529b37b7fd

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青海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龍羊峽水電站。新華社記者金良快 攝

  青海大地上,有“萬里黃河第一壩”之稱的龍羊峽水電站昂首挺立,守護黃河安瀾。

  “作為根治黃河水患和開發黃河水利的樞紐工程,龍羊峽水電站年平均發電量60億千瓦時,對洪水的削峰率超過40%,能夠大幅減輕下游防洪壓力。”青海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龍羊峽水庫的調節,下游地區灌溉保證率由56%提高到80%,為黃河流域9省(區)的糧食供給提供保障。

  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需求量大、回報週期長,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金融信貸、社會資本等是這類項目的主要資金來源。其中,保險資金髮揮著重要作用。

  “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來源穩、久期長等優勢,是天然的耐心資本。”中國人壽集團旗下中國人壽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趙峻説,這種優勢能夠有效匹配電力清潔能源産業投資資金密集性、收益穩定性以及投入産出長期性的特點需求,為龍羊峽水電站等民生工程源源不斷地輸入發展動能。

  據介紹,2017年,中國人壽出資80億元投資“電投黃河(嘉興)能源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債轉股基金,用於向青海黃河公司增資,2019年再次以90億元股權投資領投青海黃河公司項目。

  去年9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

  青島膠州灣跨海大橋、安江高速、新疆哈密光伏電站、中石化川氣東送項目……近年來,越來越多大型工程和項目建設獲得了保險資金支持。

  以頭部保險資管公司數據為例,截至2025年6月底,中國人壽資産公司合併管理資産規模超6.5萬億元,服務實體經濟規模超4萬億元,投資支持社會民生領域建設規模超2400億元。

  “保險資金與基建項目融資需求契合度較高,可通過投資股權、債券、資管産品等多種形式,以市場化方式滿足國家重大項目融資需求。”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説。

  據了解,當前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主要通過固定投資、權益投資、另類投資等途徑。其中,固定投資和權益投資主要包括銀行存款、標準化債券、股票、公募基金等,另類投資主要涵蓋另類債券、另類股權、資産支持證券、長期股權投資、資産管理産品等。

  中國人壽資産公司副總裁趙暉介紹,除青海黃河公司項目外,中國人壽通過多種另類投資形式佈局民生關鍵領域。例如,設立30億元“中國人壽—中糧1號股權投資計劃”,支持糧油加工産能擴建、技術與裝備升級;2000萬元投資銀華紹興原水水利REIT,支持水利工程保障用水供應;發起設立25億元“中國人壽—長沙軌交債權投資計劃”,投資長沙地鐵3號線……

  “相較于聚焦二級市場的傳統投資,另類投資可以通過更加靈活、定制化的方式,直接投資于企業和項目,服務新興産業、科技創新、綠色環保等領域發展。”中國人壽資産公司直接投資事業部執行董事林華説。

  今年以來,我國下調政策利率及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強化利率政策執行,帶動存貸款利率下行。較低的市場利率水準為保險資金投資與運用帶來了一定挑戰。

  “低利率環境下,保險投資需要完成動能轉換,從原有的負債驅動進入權益驅動時代。”趙暉説,當前,相比固定投資,股權類投資具有更好的成長性,在對實體經濟實現耐心資本注入的同時,也能夠獲得較高收益,幫助險資更好實現負債與投資端的平衡。

  “險企還應持續提升投研能力,掌握投資的前瞻性和主動性。”林華説,在宏觀層面要對經濟週期做好研判;中觀層面要把握好關鍵行業的研究,特別是適合保險資金投資的相關行業和新興産業;微觀層面要緊密跟蹤客戶的動態融資需求,為企業提供綜合性、靈活的、定制化融資方案。

  面對資金安全性、流動性等約束和市場不確定性,保險公司還需要持續提升投資風險防範能力。

  “險企可通過深化金融科技的運用,優化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手段,更及時、精確地識別風險。此外,還要加強投資標的管理。投融資雙方需要充分履行管理責任,並運用好外部監督手段及時識別風險。”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説。(記者 張千千)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