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艷群
粵桂攜手,同心聚力,共奔小康。
2016年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召開以來,廣東、廣西兩省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聚焦組織領導、資金支持、人才交流、産業協作、勞務合作等重點內容,開展深層次、多形式、寬領域、全方位的粵桂扶貧協作。至今年8月底,廣東財政已投入幫扶資金55.96億元、廣東社會各界捐款捐物12.31億元,1.3萬多家廣東企業參與扶貧産業合作、投資額超過3000億元,每年幫助廣西貧困人口赴粵穩定就業超50萬人,促成採購銷售廣西貧困地區農産品超300億元。
扶貧先扶智:
斬斷窮“根”子
扶貧先扶智。要真正實現脫貧致富,就要從根本上斬斷無“技”可施、無業可從的窮“根”子。廣東各縣逐年增加幫扶資金,從2016年的縣均1000萬元增至2020年的5000萬元,投入“兩不愁三保障”、飲水安全及易地扶貧搬遷、邊境線貧困縣基礎設施建設、就業培訓等民生幫扶項目近1800個,惠及1340多個貧困村,22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受益。
2016年以來,粵桂兩省區堅持互派黨政幹部挂職887人次,互派優秀教師、醫生等專業人才7670人次。通過選派專家指導、互派人員挂職交流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對貧困地區教育、醫療等領域的人才支撐。
與此同時,粵桂兩省區簽訂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協議,廣西負責選定培育對象,廣東負責培訓及提供技術、品牌、市場、銷售、物流等後續扶持。截至目前,已向社會公開選定自治區級培訓基地5個、市級21個,培訓範圍覆蓋全區各貧困縣;探索出“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和扶貧特色産業、帶動貧困戶和貧困村增收脫貧、促進本土人才回歸和貧困村基層黨建”的“兩培兩帶兩促”致富帶頭人培育的“上林模式”,實現組織建強與人才培養,産業發展與脫貧致富的無縫銜接。2018年3月,國務院扶貧辦在上林縣召開全國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工作現場會,向全國推廣上林經驗。
至今年8月,我區已培訓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6528人次,創業成功2042人,累計帶動脫貧46112人,實現了廣東結對幫扶廣西的33個國定貧困縣全覆蓋。
兩省區在強化“縣縣”結對協作的同時,積極探索“鄉鄉、村村、村企”等基層結對幫扶模式,不斷深化攜手奔小康行動。目前已促成廣西167個貧困鄉鎮和1352個貧困村,分別與廣東141個經濟強鎮、566個強村(社區)、600家企業和122個社會組織進行結對;協調廣東236所學校、122家醫院與廣西233所學校、138家醫院簽訂幫扶協議;同時,聯合舉辦粵菜師傅、南粵家政等“訂單式”勞務技能培訓班1032期、培訓貧困人口5.05萬人次,培訓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4607人,帶動貧困人口3.7萬人,幫助貧困殘疾人脫貧11137人。
脫貧靠産業:
織牢錢“袋”子
農業産業強大了,群眾的錢袋子才能豐滿牢固。至今年8月底,廣東累計引進1.3萬多家企業到廣西投資,投資額超過3000億元;共建深巴、深百等扶貧産業園62個、扶貧車間338個;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入駐重點企業達376家,其中廣西片區314家、廣東片區62家,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31億元,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裝備製造等産業聚集群。
為統籌規劃農業産業,廣西在每個縣選擇2-3個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主導産業進行扶持打造,引進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參與經營發展。自治區層面及時出臺粵桂扶貧協作13條優惠政策,對廣東企業在稅收、物流、金融等方面給予特殊支持,加快共建深百産業園、深巴大健康特別試驗區等一大批扶貧産業園。河池、百色等市對引進的廣東企業在廠房租金方面實行前五年免租金,後五年租金減半的“五免五減半”等優惠政策,吸引廣東的農業龍頭企業進駐該市。今年,廣東省累計撥付到我區財政幫扶資金19.12億元,引導264家廣東企業到廣西對口地區投資、發展,實際到位投資額80.11億元,帶動13.27萬名貧困群眾實現增收。在粵桂扶貧協作財政援助資金中,今年投入産業扶貧項目的有9.63億元、佔比51.9%,比2019年的5.89億元、佔比33.2%分別提高了3.74億元和20.7個百分點。
兩省區共同構建立體化多元化的粵桂旅遊産業扶貧協作機制,先後達成“深圳共識”,結成“南寧成果”,啟動“珠海快車”,發佈“廣州政策”,推動“肇慶行動”,並協調83家景區針對廣東籍遊客實行門票減免政策。2018年和2019年,廣西共接待廣東遊客1.65億人次,帶動10萬多貧困人口吃上“旅遊飯”,實現穩定增收。
“小車間”撬動“大扶貧”。採用專項政策、資金支持等措施,全區每個具備條件的貧困村、移民搬遷安置點都建起1個扶貧車間,並引進廣東企業在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大力幫扶,通過“企業+貧困戶”“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等多種模式,助推扶貧車間發展壯大,帶動貧困戶抱團發展、共同脫貧。都安瑤族自治縣對接深圳市寶安區,安排500萬元資金,為深度貧困村無勞動力的625戶貧困戶實施“貸牛代養”産業致富項目,每戶年均分紅2640元。目前,廣東援建廣西貧困地區建設扶貧車間338個,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超過1萬人。
銷售有渠道:
拓寬富“路”子
有渠道,才能打開致富門。為確保貧困地區的農産品産得出、賣得好,兩省區推進産銷對接、暢通渠道、基地共建、産品互認等工作,加大消費扶貧力度,廣西貧困地區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基地,農産品成了廣西貧困農民的錢“袋”子。
面對突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區主動加強與廣東、深圳等網上農産品銷售龍頭企業合作,籌建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産品交易市場“廣西館”,利用“供銷e家”“扶貧832”網絡電商平臺直銷,開展“戰疫戰貧與你同行”暨520消費扶貧雲上行活動,通過線上線下齊發力,大力推介廣西綠色、有機、長壽等優質農産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市場。
今年,粵桂幫扶項目加大了田頭冷藏、縣級分揀、清洗包裝和冷鏈運輸等農産品基礎設施建設。全區投資6.73億元、其中粵桂幫扶資金2.19億元,在33個縣統一規劃佈局,謀劃實施供銷鏈條項目53個,打通從農産品到商品的“最初一公里”。同時,推進農産品標準化建設,將廣西優質特色農産品納入深圳等廣東當地管理體系,提升品牌價值,推動品牌互認,打通從商品到市場的“最後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區已認定106個縣1252個供應商的3552個農産品,有7個産品10個基地被認定為“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