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破土出 幸福迎面來 ——廣西藤縣統籌推進城鄉小康社會建設綜述
來源:廣西日報  |  2020-09-25 19:40:20

  本報記者 潘 登  通訊員 黃盛後

  天剛亮,藤縣和平鎮粉葛種植基地裏,農戶就開始一天的忙碌;上午,“南國新陶都”中和陶瓷産業園內,1萬多名工人們在流水線工作;太陽西下,象棋鎮道家村內炊煙嫋嫋,讓人備感溫馨。

  這三個看似獨立的畫面,實際上有著千絲萬縷聯繫:這是藤縣憑藉自身優勢,統籌推進城鄉小康社會建設的寫照。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位於珠西經濟帶上游的藤縣,襟三江而連粵港,近年來全面實施“東融”戰略,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實現經濟穩中求進,民生事業持續改善,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高。今年1-7月,全縣財政收入完成10.75億元,同比增長5.2%。截至2019年底,該縣整縣脫貧,貧困人口由12.7689萬人降至5626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59%。

  優勢行業破“土”而出

  “今年4月我到園區上班,每月工資近5000元。”在中和陶瓷園區,藤州鎮潭東村貧困戶黃亞德説。

  該園區目前擁有蒙娜麗莎、新舵、瑞遠、碳歌等26家陶瓷企業入駐,1萬多員工中,90%以上是藤縣本地人。

  藤縣資源豐富,目前已探明高嶺土儲量達6.7億噸,可供200條陶瓷生産線使用150年以上。該縣主動承接東部産業轉移,建成集陶瓷生産和陶瓷配套服務於一體的高標準陶瓷産業園區,打造高端的“南國新陶都”。

  藤縣還有著“中國鈦白之鄉”美譽,鈦礦總儲量達2150萬噸,是全國鈦白企業第二個集中區,鈦白粉年産量約佔全國的10%。

  近年來,藤縣陶瓷、鈦白粉等支柱産業成為解決就業、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的重要途徑。目前,僅陶瓷産業一項,就帶動1000多貧困戶實現脫貧摘帽。屬於支柱産業的扶貧車間37個,帶動就業6800人。

  特色“土貨”帶富一方

  走進和平鎮,目之所及都是綠油油的粉葛田。

  村民黃恭文正在自家粉葛地裏除草、施肥。他在政府幫扶下發展粉葛種植,得到3000元“以獎代補”資金,粉葛採摘後由合作社統一收購,“上一季純收入3.6萬多元,順利脫貧摘帽。”

  作為中國最大的粉葛生産基地,和平鎮年産粉葛佔到全國的1/6,被自治區授牌“廣西粉葛之鄉”。目前,全鎮粉葛加工企業30多家,進行産品和種苗銷售的網店也超過30家。全鎮栽培面積3萬多畝,覆蓋帶動貧困戶佔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80%。

  在古龍鎮古龍村羅馬組,看著長勢良好的八角林,脫貧戶祝發春臉上露出幸福笑容:“15畝八角林能培育八角苗4萬株,年收入6萬元。”

  古龍鎮種植15萬多畝八角林,經過低産改造後,每畝八角産量從300公斤增至1450多公斤,年産八角生果11.25萬噸,産量佔廣西總産量的11%,全縣共有3000多戶貧困戶參與八角産業種植,實現脫貧摘帽。

  近年來,藤縣想方設法把特色農業産業的“蛋糕”做大做強,扶持重點向縣級“5+2”、村級“3+1”特色扶貧産業傾斜。截至目前,和平鎮被農業部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和國家科普種植示範園,藤縣葛色天香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通過自治區4A級認定,古龍大紅八角産業核心示範區通過自治區三星級核心示範區認定,新創建縣級示範區3個、鄉級示範園14個。

  秀美鄉村煥然一新

  灘旁翠竹隨風搖曳、房前鮮花肆意開放、民宿掩映綠樹叢中……初秋時節,走進象棋鎮道家村,斑斕景致讓人眼前一亮,村民楊德標正在為中秋國慶假期做準備。他原在廣東經商,後來返鄉經營民宿。

  近年來,道家村利用國家4A級景區石表山坐落在本村的優勢,實施文旅融合,帶動農業、服務業、民宿業等蓬勃興起,建設紅心蜜柚、沙田柚等基地近1000畝,建成特色農産品一條街,當地農民通過出租土地、竹林、民房等資源及參與景區務工,並自主經營農家客棧,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今年初,藤縣結合鄉村振興建設,整合資金1600萬元,對石表山景區內的道家村近20處景觀、景點進行了改造提升。

  道家村的美麗蝶變,得益於藤縣利用自身山清水秀的生態優勢,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據統計,道家村去年接待遊客40多萬人次,旅遊業年産值30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28萬多元。

編輯:唐志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