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唐正芳 通訊員 樊盼盼 劉志寧
貴港市港南區木格鎮良坡村曾是貧困村,2016年以前,集體經濟收入在木格鎮均排末位。2019年,收入12.36萬元,進入該鎮前列,並遠超貴港市要求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的目標。
短短三年時間,這裡發生了什麼?
前不久,良坡村委有33.6萬元的進賬。村支書譚傑越介紹,2018年,當地一老闆有111畝林地想轉手,村委獲悉後,投入發展村集體産業資金30萬元買下,今年6月砍伐季凈賺3.6萬元,按現行價格,未來2批能賣出約90萬元,凈賺30萬元,分攤到12年每年有3萬元的收入。
這一切,得益於良坡村黨支部積極作為,帶領群眾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成果。
2016年3月以來,港南區林業局依次派出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隊員駐村,村兩委班子如虎添翼,他們因地制宜、挖掘資源,把産業發展作為精準扶貧的突破口和抓手,找準産業切入點,成功打造了藿香、高標田、茶葉等多元化産業,為村集體帶來持續穩定的增收渠道。
藿香能化濕、解表、和中、辟穢,市場行情較好,2019年11月該村利用32.4萬元的集體産業發展資金,流轉150畝土地種下藿香。當藿香長到30釐米時,將其轉手出去,約5個月的時間凈賺了12萬元。“除掉上次50戶脫貧戶的分紅及村委辦公經費,其他分給112戶脫貧戶。”村文書李朝説。
6月12日,村裏50戶脫貧戶每戶領到300元的分紅。
擁有800畝茶園的北一茶廠,其生産的綠茶、紅茶、白茶等産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年産值約1200萬元。經洽談,良坡村委籌資70萬元,和茶廠簽下20年協議,買下茶廠10%的股份,每年可得分紅3.36萬元。今年7月,村民第一筆分紅落袋。
良坡村所在地土壤富含硒元素,生産的富硒大米品質優良、價格看好、市場走俏。村委看準這一點,投入12萬元,流轉162畝土地打造成高標田,種下優質稻,與當地一家米業公司簽訂協議,米業公司以每百公斤高出市場價40元的價格收購稻穀。今年早造凈賺3.2萬元。
此外,良坡村委將上級撥付的15萬元發展村集體産業資金,入股種植當地名優土特産黑皮甘蔗,村集體經濟可增收1.8萬元;將政府撥付的農業專項發展資金50萬元入股到布山谷農業科技公司,每年有4萬元的收入……
積少成多,集腋成裘。良坡村委瞄準商機、多种經營,把村集體經濟的蛋糕越做越大,據估算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可達到28.36萬元。
良坡村委帶頭將村集體經濟做活做強。港南區委書記范洪亮表示,農村基層黨組織有力,就能帶領群眾迅速脫貧,也能鞏固脫貧成果。“實施鄉村振興,就是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帶頭作用,要突出抓好班子、創新路子,使農村基層黨支部成為帶領農民群眾走向小康生活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