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的背後 ——廣西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觀察
來源:廣西日報  |  2020-10-14 10:12:49

  本報記者 奚振海

  控輟保學是教育扶貧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任務,也是廣西義務教育保障工作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抓好控輟保學,“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進入脫貧攻堅決勝決戰階段,我區以專項督戰的形式,堅持力度不減、勁頭不松地對控輟保學保持攻堅態勢,實現了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失學輟學人數動態清零的突破並持續保持。

  清零的背後,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必須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是全區教育戰線對扶貧先扶智、“上學,一個都不能少”的初心不忘。

  A 啃下“硬骨頭”

  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控輟保學工作,成立義務教育保障戰役指揮部,建立月報、暗訪、通報、約談等督導制度。多次組織召開全區性工作推進會議,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準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建立健全控輟保學“雙線四包”和聯控聯保工作機制。

  各地各相關部門落實壓緊主體職責,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開展控輟保學工作。特別是今年以來,全區上下克服疫情影響,“一對一、人盯人”地及時恢復上門勸返工作。自治區教育部門對未脫貧縣和重點縣進行掛牌督戰,既督戰也參戰,確保如期脫貧摘帽;開展明查暗訪,提高薄弱縣工作品質。上半年,全區共勸返11351名未按時返校學生,其中貧困戶學生866名。

  勸返工作艱巨而複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帶著責任感、帶著感情去做。博白縣黨委政府強化責任落實,分別與各鄉鎮簽訂《控輟保學“清零”行動目標責任書》《控輟保學責任書》,全面實行“人盯人”“對賬銷號”清零行動。該縣還要求縣領導每週安排一天到挂點鄉鎮實地研判,升溫加壓督戰控輟保學工作。

  控輟保學的關鍵一步,是精準掌握輟學學生底數。廣西各地依託學籍、戶籍、扶貧數據和殘疾人信息等進行數據比對,結合實地核查,精準掌握每個適齡少年兒童入學情況。百色市田陽區一名15歲的輟學初中生小德(化名)輟學後外出,當地通過數據比對,聯動外出務工人員較集中的浙江、廣東、江蘇等省教育部門,通過不懈努力在廣東找到該生並勸返。

  綜合運用學校勸返、行政督促、司法裁決等手段進行勸返。2019年8月,龍勝各族自治縣江底鄉政府將未送子女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家長告上法庭。庭審過程中,法官以案釋法,讓家長和旁聽群眾認識到“不送孩子上學是違法的”,這是我區果斷提起義務教育保障行政訴訟的一例。近兩年,全區共審理了31起此類案件,全部實現複學目的。

  “硬骨頭”終於被啃下。2020年6月17日,廣西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輟學失學清零。

  B 謀劃“下半篇”

  勸返學生,只是完成了控輟保學工作的上半篇文章。對教育部門和學校而言,每個學生輟學的原因不一樣,類型不一樣,家庭的狀況也不大一樣,他們回到學校之後,更需要考慮如何做好安置管理工作,分類指導、因人施策,讓返校複學的學生“留得住”。

  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親情陪伴和學習上的監督教導,容易形成厭學、逃學、輟學現象。靈山縣完善特殊群體關愛機制,實施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全縣建成寄宿制小學8所、鄉村學校少年宮20個、校內“留守兒童之家”430個、校外兒童活動中心示範點10個、村委“留守兒童家園”271個,對留守兒童實現了“校內有監管、課餘有去處、關愛全方位”。環江採取“愛心樂園”“親情電話卡”“一週一訪”“手拉手幫扶”等措施,實施留守兒童關愛,全縣2000多名農村留守兒童及農民工子女的學習生活狀況得到改善。

  各地各學校通過開展文體及心理諮詢活動、開設興趣班、舉辦德育報告會等方式,從根源上減少學生輟學。環江投入80萬元,在縣城城區開設控輟保學“特色班”,選配優秀教師和教官,開設文體、實訓、社會綜合實踐及網課等特色課程,對重度厭學的37名建檔立卡學生進行集中教學、集中管理。博白縣要求各學校每週至少開設文藝體育、音樂書畫、技能技術、生活常識等各種專門針對複學學生的課程2-3節。採取分層的評價方式,針對不同複學學生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按照“目標-成功-新的目標-新的成功”的發展思路,激發其自身積極因素,讓他們看到自己一天天的進步。

  對身體殘疾無法正常上學,或經反復動員勸返仍拒不返校的輟學學生,各地教育部門通過送教上門、遠程送教等形式,提供臨時性補償式教育,確保邊勸邊學、不返校也要學。

  持續精準抓好學生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現“應助盡助”。今年春季學期,全區共發放補助資金10.4億元,資助學生202.04萬人。全年共下達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資金13.2億元,惠及學生175萬人。

  C 著眼“看未來”

  控輟保學工作容易反復、反彈,如何鞏固來之不易的動態清零成果?保障“學得好”,讓複學學生通過學校走進未來,是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的關鍵。

  廣西持續加大政策、資金、項目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提高控輟保學薄弱縣的義務教育保障水準和教育品質。全力以赴推進學校建設,截至8月31日,全區4406所義務教育保障學校全部如期投入使用。全區多措並舉,採取公開招聘、特崗計劃、定向培養等方式,加大教師補充,截至8月底,全區共補充義務教育教師3.4萬名。

  各地拿出實招,加強幫扶管理。對輟學時間較長的學生,給予一定的適應時間;對學有困難的學生,落實聯繫幫扶制度;對厭學學生,單獨設置課程,鼓勵參加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消除厭學因素。

  靈山縣依託縣職業技術學校、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開設初中階段“職業技能+學歷補償班”,對已進行多次行政勸學、司法勸學的厭學少年或身體原因等特殊情況輟學的13至16歲適齡少年,採取義務教育學歷證和職業技能培訓結業證“雙證制”並行的方式,幫助他們掌握脫貧致富技能。

  環江依據學生意願,開展職業教育滲透,2019年全縣各初級中學向中職學校輸送學生1063人,2020年春季學期已輸送350名初三學生參加職校滲透,有效避免“貧困生、學困生、問題生”的流失問題。百色市田陽區的小甲(化名),被勸返複學後,當地教育部門根據實情和學生意願,安排他到一家職業學校就讀汽車維修專業,因為學習有興趣、肯投入,目前該生學習、生活良好。

編輯:唐志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