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丹:千年貢米演繹致富新故事
本報記者 廖慶淩 通訊員 莫夢姜
説起巴平米,在南丹縣是家喻戶曉。
據歷史記載,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巴平米被土司進獻朝廷,成為御用貢品。
南丹縣芒場鎮巴平村地處桂西北高寒山區,海拔近1000米。得益於得天獨厚的高原氣候孕育,這一帶地區種植的稻米,具有特別的營養和口感。
“雖然巴平米歷史悠久,但真正讓它打響品牌、走俏市場還是前幾年的事。”巴平村村民黃定斌説。
改革開放後,隨著人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品質高、營養豐富的環保稻米成了健康生活的新需求。“過去種地噴農藥,産量提高了,價格卻下來了。”黃定斌説,之前家裏的3畝地種植普通稻米,每公斤售價只有3.2元,全年種糧收入僅2400多元。
進入“十三五”後,南丹縣實施了巴平米産業提升工程,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同時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把巴平米培育成群眾打開致富之門的“金鑰匙”。
“這是機遇,不能錯過。”黃定斌了解相關政策後,迅速加入南丹縣瑤家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2018年開始,黃定斌承包了合作社流轉的28畝土地,按照綠色有機標準種植巴平米,每公斤售價為7元,種糧年收入5.88萬元。
“我們始終堅持不噴農藥、不施化肥。”黃定斌介紹,為確保種植和管護過程綠色生態,除草滅蟲、松土追肥均靠在田間投放魚苗和散養鴨子,採用油茶粕或牛糞發酵的農家肥。
有了嚴格的生産流程,巴平米獲得了綠色食品A級認證、有機農産品生産和加工雙認證、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金獎、全國十大好吃米飯和廣西著名商標等“金招牌”,巴平米逐步行銷全國各地。
在巴平村,還有很多農戶和黃定斌一樣,受益於巴平米産業提升工程,走上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巴平村(南丹巴平米)也被認定為第六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如今,南丹縣瑤家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通過與農戶簽訂“訂單米”合同、土地入股合同等,建立了5000畝綠色巴平米基地,惠及農戶1350多戶,帶動農戶月均增收2500元以上。目前,南丹縣巴平米種植面積已超過4萬畝。
近年來,依託巴平村特有的梯田風光和巴平米産業,南丹縣還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成功創建了“綠稻花海”休閒農業示範區,加快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