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斯達擁有多項發明專利和核心技術,提高了智慧製造水準,讓高含金量的“南寧製造”得到了市場更多的認可。圖為美斯達技術人員輸入設計好的圖紙後,鐳射切割機即可自動切割成各種樣式的板材。 本報記者韋靜攝
本報記者 韋靜
強工業是強首府的首要任務,而製造業是實體經濟振興的主戰場,是工業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
今年以來,南寧市開展製造業發展攻堅突破年活動,舉全市之力推動製造業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集中力量抓投資、抓項目、抓服務,以狠抓企業培育和項目建設“八個一批”為重要抓手,以製造業的攻堅突破,實現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良好開局和工業高品質發展。據統計,今年1—8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較全區高6.1個百分點。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三大重點産業規模以上産值同比增長13.9%,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達34.3%,比上年同期提升3.2個百分點。
跟隨“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調研行”主題採訪團的步伐,記者走進南寧市一家重點扶持的工程機械製造企業——廣西美斯達工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斯達),實地感受首府強工業釋放出的強勁“內生動力”,記錄下日益壯大、邁向中高端的“南寧製造”的獨特魅力。
在美斯達的車間廠房裏,記者看到從下料到加工、拼裝、焊接、噴塗、總裝、測試和出品等一系列流程均使用先進的製造裝備,大型鐳射切割機、大型數控折彎機、智慧化機器人焊接手臂和數控加工中心讓工程機械製造變得高效而精準。
“這是美斯達模組化破碎篩分設備,每個模組設備像搭積木一樣拼裝後生産線便完成了,重點是可以24小時進入工作狀態。”“看,這是我們新研發製造的露天分體式潛孔鑽機,可以廣泛應用於邊坡、錨固、管棚、建築、石料場、原始地貌開拓以及基坑作業等工況。”談起自家生産的“南寧製造”産品,公司董事長黃康華如數家珍。
回溯到11年前,企業初創之時卻不是這番光景:2009年,黃康華在二塘租用了一處破舊廠房自主創業,瞄準的是日益興起的礦山機械領域。但由於當時啟動資金僅有14萬元,生産廠房不足1000平方米,這個輕資産初創型企業生産經營時,常因流動資金不足而舉步維艱。
轉機發生在2014年,一場政銀企座談會的牽線搭橋,讓美斯達和南寧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一拍即合。中心持續發揮“兩台一會”融資平臺政策導向優勢,推出了企業助融貸、中小企業孵化基金、南寧先進育成中心培訓、專利申報等系列“定制”服務,解決了企業技術、資金、用地等要素瓶頸,助推企業邁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美斯達從最早三五個人的小團隊發展到擁有90多人的技術人才隊伍、2019年累計銷售收入7億元的移動破碎篩分行業領軍企業,産品覆蓋國內接近70%的市場,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程裝備領域的知名品牌。
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開疆擴土、擁有一席之地,核心競爭力是關鍵。為此,南寧市在全區首創“投貸補”聯動技改項目融資新舉措,創新採用“先租賃後出讓”方式降低用地成本,大力鼓勵美斯達投入資金用於6個系列21款産品研發,使其擁有了超級轉子、水準無固定放置破碎機技術、精準工業遙控技術等多項發明專利和核心技術,提高了企業智慧製造水準,讓高含金量的“南寧製造”得到了市場更多的認可。
黃康華介紹,未來南寧高新區、五合、伶俐三個生産基地全部建成投産後,美斯達將形成“一園區多廠區”的空間佈局,預計2023年美斯達全産業鏈産值將突破50億元,圍繞南寧建立起一個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物料處理工程機械生産製造集群。
“目前中心已形成了‘1+3+6’的公共服務平臺格局,創新服務生態鏈建設水準位居全區首位,通過一站式服務大力培育美斯達南寧製造的‘種子’,實現從小微企業到億元企業、瞪羚企業的成長蛻變,未來還計劃培育為南寧本土的‘獨角獸企業’。”南寧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白國盛説。
未來,還將有越來越多的像美斯達一樣的本土製造企業涌現。市工信局負責人表示,我市將企業培育作為壯大産業集群的重要抓手,著力推動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力爭全年新增産值超10億元企業3家;新建入規企業90家以上,為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