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海訊 (記者/吳家躍 實習生/鄧東靜)10月24日,記者從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市場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在北海召開的“落實‘六穩六保’·優化營商環境”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總結暨座談研討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廣西市場監管部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力以赴穩住市場主體,形成了特色經驗。
疫情期間,企業“壓力山大”,最大的願望就是“活下去”。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及時出臺支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促進經濟平穩運行16條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從推動惠企紓困、助力復工復産、服務中小企業、包容審慎監管、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方面,搭建了完整的惠企政策框架,並以優化營商環境為總抓手,確保各類市場主體活下去、發展好。
切實減負減壓,讓更多市場主體“留下來”。市場監管部門加強涉企價費清理檢查,共清退水、電、氣等涉企收費1064萬元,減免檢驗檢測費4600多萬元,通過“小個專”黨組織協調減免商戶租金及物業費1億多元,減輕企業負擔;出臺首次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減輕處罰和從輕處罰“三張清單”,探索包容審慎監管,減輕企業壓力。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打通“政-銀-企”融資渠道,通過股權出質、動産抵押、專利權質押,幫助各類企業融資1609億元,為企業注入“活水”。
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創新服務企業。在抗擊疫情保供應工作中,市場監管部門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推行告知承諾,允許企業“承諾就上車”;推行容缺受理,允許企業“上車再補票”;推行並聯審批,允許企業“一次買完票”,不到3個月時間,廣西防護物資生産企業從不足10家發展至200多家。
樹立以企業為中心的監管導向,寓監管于服務之中。監管中發現的問題,不是“一棒子打死”,而是千方百計幫助企業發現和整改問題,以檢促改、以查促優,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經濟效果的有機統一。今年4月,廣西一家企業生産的包裝飲用水被檢出溴酸鹽超標,全線停工停産。自治區市場監管局派出專家到企業生産現場,查明問題原因,量身定制全套整改措施,提出一系列提升品質的建議,受到企業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