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魏 恒 董文鋒
連續8個多月沒有新增本地確診病例,前三季度全區地區生産總值增長2%、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1%……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自治區黨委、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按照“穩字當頭、守住底線、以保促穩、穩中求進”的工作思路,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交出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京召開,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我們回望“十三五”——
中央高度重視廣西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賦予“三大定位”新使命,提出“五個紮實”新要求,作出“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重要指示,明確了新時代廣西發展的總目標總要求和發展主線。中央還支持廣西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自由貿易試驗區、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中國-東盟信息港、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百色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南寧臨空經濟示範區等,使廣西進入發展機遇最多最好的時期。
廣西5600多萬各族人民高舉旗幟,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擔當實幹,加快推動開放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品質發展,全區發展態勢持續向好,社會和諧穩定,民族團結和睦,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當前,國家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廣西如何找準定位,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重要指示,我們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視察廣西時,曾對廣西有兩句經典概括:“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一句對外、一句對內,分別與國際循環、國內循環相呼應,充分體現了廣西的區位特點,彰顯了廣西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獨特優勢和發展機遇。
從“一灣相挽十一國”來講,北部灣把中國和10個東盟國家連在一起。隨著東盟躍升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廣西作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構建面向東盟、對接“一帶一路”的跨境産業鏈供應鏈中的優勢進一步凸顯。近日,廣西連續成功舉辦了第十一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第二屆“一帶一路”僑商僑領交流合作大會,下個月還將舉辦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過程中,實現自身更大發展。
從“良性互動東中西”來講,廣西處在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結合點上,東面毗鄰東部地區廣東,東北毗鄰中部地區湖南,西面毗鄰西部地區貴州和雲南,具有促進東中西部地區良性互動的獨特作用。隨著國家部署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大力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推動大灣區與北部灣城市群聯動發展,有利於廣西在暢通國內大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
“廣西作為對東盟開放的門戶,可以充分利用中國東盟經濟的互補性,在以國際循環促進國內循環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孫學工表示,只要堅定信念、搶抓機遇、創新思路、精耕細作,就可以開創廣西開放發展的新局面。
建議廣西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增強承接轉移的能力,提高産業鏈的黏性,把産業鏈中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環節爭取留在本地,努力成為中國東南亞産業鏈供應鏈上的重要節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認為,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對廣西構建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要在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開創全方位開放發展新局面,廣西還需消除經濟循環的堵點和梗阻,解決交通和物流體系發展還不足、産業鏈競爭力還不強、金融業與實體經濟循環還不暢、數據信息交換體系現代化水準還不高、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還沒有完全暢通等問題。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和國內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圍繞科學謀劃“十四五”發展發表了系列重要講話,精準回答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怎麼看、怎麼乾等重大問題。中央圍繞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為包括廣西在內的邊疆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帶來新的重大機遇。
可以説,廣西有基礎有條件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全區上下要結合實際,創造性落實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各項要求,科學謀劃“十四五”發展,進一步提升育新機開新局能力,以嶄新的姿態邁入“十四五”,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