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來幸福新生活 ——看崇左寧明縣如何因地施策鞏固脫貧成果
來源:廣西日報  |  2020-11-05 16:42:18

  原標題:“搬”來幸福新生活 ——看寧明縣如何因地施策鞏固脫貧成果

“搬”來幸福新生活 ——看崇左寧明縣如何因地施策鞏固脫貧成果

  搬遷群眾在就業扶貧車間上班。

“搬”來幸福新生活 ——看崇左寧明縣如何因地施策鞏固脫貧成果

  功能齊全的寧明縣城中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宜景小區。

  本報記者 陳明桂  通訊員 陸鐵山 王 峰 文/圖

  “在這裡工作,每個月能掙2000多元。”原住寧明縣那堪鎮新村天平屯的貧困戶阮金玲,搬到宜景小區後在附近産業園上班。説起城裏新生活,阮金玲滿臉喜悅。

  “一年多以來,大家熱情參與小區建設,街坊鄰裡很快就熟絡起來,其樂融融。”宜景小區的管理人員黃旭反説。

  “易地搬遷+産業扶貧”,寧明縣因地施策,多方聯動,讓貧困群眾,搬出山村,更“搬”來幸福新生活。

  易地搬遷+就近就業:讓搬遷戶安心

  宜景小區是寧明縣城中鎮一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這裡一棟棟安置房錯落有致,道路乾淨寬敞,公共球場、健身器材等一應俱全,老人們聚在一起聊天,小孩在一旁追逐打鬧,嬉笑聲不斷從小區裏傳出。

  宜景小區距離寧明縣粵桂扶貧協作産業園僅隔一條馬路。該産業園以東部産業轉移為契機,充分借助粵桂協作平臺開展招商引資,引進多家企業,建立多個就業扶貧車間。目前已投産企業13家,帶動就業800多人。

  過去阮金玲一家6口人擠在破落的土房裏,依靠種植玉米、水稻的微薄收入維持生計。2018年,阮金玲家搬到宜景小區,並到銘祥防護製品有限公司扶貧車間(以下簡稱“銘祥車間”)上班。

  在粵桂扶貧協作産業園區的銘祥車間裏,機器運轉不停,工人專心縫製服裝、手套等産品。

  搬遷戶黃美標在進城前,由於缺技術、文化水準不高,一直在家務農。進入銘祥車間以來,公司進行各種免費培訓,黃美標也成為一名技工。

  銘祥車間有200多名工人,其中40多人是貧困戶,而且一部分人此前全無製衣經驗。為此,企業對員工進行免費技術培訓再上崗,讓貧困戶身懷一技之長,更好適應城裏工作和生活。

  從山溝到城鎮,從下田到上班,從沒有一技之長到有一技傍身,搬遷戶幸福滿滿。

  宜居環境+貼心服務:讓搬遷戶舒心

  為增加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宜景小區設立扶貧“愛心超市”。這裡環境乾淨整潔,糧油、電器、日用品等多種類型兌換品應有盡有,每種兌換品都張貼著相應的兌換積分,一支牙刷5個積分,一包泡面15個積分……

  據介紹,搬遷戶通過參與公益志願活動、好人好事評比、發展産業、創業就業等獲得積分,憑積分兌換日常生活用品,以此調動搬遷戶參與小區建設的積極性,引導群眾樹立自強自立、不等不靠的思想,通過自身的勞動實現脫貧致富。

  截至目前,愛心超市共發放積分超過1萬分,兌換近700人次。

  此外,安置小區還配有保安室、衛生室、黨群活動室、文體活動室、兒童之家等,建有幼兒園、就業信息服務平臺等,文藝舞臺和各類健身設施齊全,解決了群眾生産生活、就醫、上學、就業以及文娛需求,遷出地各鄉鎮派出一名領導及一名以上工作人員常駐安置區,專門負責本鄉鎮搬遷戶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搬遷戶的日常生活、社保、就業、就學、收入核算、信息收集等方面工作,為搬遷戶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 服務,讓搬遷群眾切實感受到易地扶貧搬遷帶來的幸福新生活。

  “五個100%”:讓群眾放心

  近年來,崇左市大力開展就業扶持為工作,在2019年9月全面完成自治區下達的4.05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基礎上,及時實現工作重心轉移,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安置群眾就業,努力實現“穩得住、有發展、可脫貧、能致富”的目標。各縣(市、區)結合實際,探索行之有效的就業扶持工作機制。

  在脫貧攻堅戰中,寧明縣共投入2.3億元,建成愛店、城中兩個易地搬遷安置點,安置易地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76戶4720人。目前有勞動力且有就業意願的易地搬遷戶實現就業2261人,落實無勞動力的搬遷戶政策兜底42戶110人,安置點建設8個扶貧車間吸納搬遷戶46人。實現入住率、有勞動力且有就業意願的家庭有1人就業、學生入學率、管理覆蓋率、黨組織組建率等“五個100%”。

  一系列探索和實踐,使寧明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為邊境地區脫貧攻堅工作的典範,連續兩年得到自治區核驗組的充分肯定。

編輯:唐志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