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基層法院壯漢語兼用提升案件調撤率息訴率
來源:廣西日報  |  2020-11-11 09:37:48

  原標題:我區基層法院壯漢語兼用提升案件調撤率息訴率

  雙語審判,打造民族團結“暖心工程”

  本報記者 王春楠 通訊員 楊艷潔

  欽州市欽北區法院壯語巡迴法庭近日在八寨原鄉休閒旅遊區審理了一起案件。被告廖某是79歲的壯族老人,出行不便,不會説也聽不懂普通話。主審法官運用壯話主持庭審,讓廖某聽懂並充分發表意見,最終原告撤訴,雙方庭外解決糾紛。

  “雙語審判讓老百姓聽得懂、能表達,方便了群眾打官司!”參與旁聽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村民不禁稱讚。

  這是廣西法院開展雙語審判的一個縮影。廣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其中壯族人口1500多萬。近年來,法院注重在壯族群眾聚居地方培養雙語審判人才、推行壯漢雙語審判,促進基層矛盾糾紛化解,維護了民族團結和諧。

  2018年,廣西高級法院會同自治區民宗委組織開展全區壯漢雙語法官評定試點工作,選擇南寧市武鳴區、柳州市柳城縣、防城港市上思縣等12個壯族聚居人口較多、壯語使用有代表性的縣(市、區)基層法院作為試點。經壯語應用能力測試和壯漢雙語庭審能力考核合格,試點法院107名法官被評定為首批雙語法官。2019年,在全區45個壯族群眾聚居地區基層法院鋪開壯漢雙語法官評定工作,159名法官被評定為雙語法官。同時還從法官助理、書記員中遴選出雙語後備幹部132名。

  廣西高院先後承辦了6期全國法院壯漢雙語法官培訓班,來自廣西、雲南兩省區的壯雙語法官196人次參加培訓。培訓課程突出壯族特色和審判工作實際需要,注重提升法官運用壯語開展審判、調解工作的審判業務技能培訓,同時注重培訓資源、培訓機會向少數民族聚居地基層法官傾斜。

  經大力引導和培訓,全區少數民族法官的專業能力和水準不斷增強,他們發揮“火種”的作用,在審判實踐中積極發揮示範和指導作用,帶動更多的法官提高雙語審判工作水準。

  “貝儂調解好,吵架貝儂到……坐桌邊講理,商量解決了。”這首以壯族山歌為基本元素的原創歌曲,説的是馬山法院提煉的“貝儂調解工作法”。馬山法院利用壯族群眾講友情、重親情的民俗民風,組織壯語法官和當地族老共同參與調解,達到案結事了人和的辦案效果。2016年以來,馬山縣法院“貝儂”+調解工作品牌廣泛適用於審判、執行、平安維穩等領域,解決矛盾糾紛3500件,7000多名當事人握手言和,全院調解率連續6年保持南寧市法院首位。

  欽州市欽北區法院在服務壯族群眾佔人口多數的大寺法庭,打造壯漢雙語訴訟服務品牌,設立壯語巡迴法庭,由被動用壯語進行訴訟,變成主動提供壯語訴訟服務。壯語巡迴法庭成立以來,共審結各類案件810件,其中調解結案470件,撤訴結案140件,調撤率達到75%,無一上訴案件,服判息訴率100%。

  在柳州市柳江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專門設立壯漢雙語窗口及接待室,既解決了壯族群眾特別是偏遠村鎮、中老年少數民族群眾的立案、諮詢、申訴、信訪的語言交流障礙等難題,也為立案法官了解案情、方便溝通起到了橋梁紐帶作用。壯漢雙語窗口與接待室設立以來,已為幾百名當事人提供雙語訴訟服務。

  上思縣法院依託雙語人才隊伍,組建家事審判雙語團隊,聯合當地綜治辦、司法所派出所,建立雙語訴前聯調機制,矛盾糾紛案件在未進入法院之前,先行開展訴前聯調,多元化解少數民族群眾矛盾糾紛。今年以來,該法院訴前調解案件達380余件。

編輯:唐志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