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中小企業在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上下功夫 廣西著力培育“行業小巨人”
來源:廣西日報  |  2020-11-17 09:07:03

  本報記者 駱萬麗 通訊員 潘 誠 實習生 鄧東靜

  在嚴峻的困難和挑戰面前,體量小、抗風險能力弱的中小企業如何確立自身優勢,提升發展競爭力?

  當前,全國正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謀劃、編制“十四五”規劃。我區加強政策扶持,完善服務體系,優化發展環境,培育一批發展速度快、創新能力強、産品品質優、經濟效益好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一批技術服務出色、在國內細分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單打冠軍”,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壯大一批在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行業小巨人”。

  2018年進駐欽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綠傳科技,如今已是國內新能源汽車智慧驅動系統研發領域的佼佼者。

  “欲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擁有一席之地,必須在某一細分領域有深厚積累,長期專注發展,不遺餘力,不斷創新,以此保持競爭優勢。”綠傳科技有關負責人稱。

  站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風口,綠傳科技把立企之本放在整車高效動力傳動系統研發上,目前擁有智慧兩擋自動變速器領域的專利、軟體著作權等超過30項。在國外巨頭搶灘佈局兩擋變速器市場的白熱化競爭中,綠傳科技成功開發了我國首款動力換擋兩擋自動變速器,與世界一流企業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中小企業是發展的生力軍、就業的主渠道和創新的重要源泉。截至目前,我區中小微企業共有約77萬家,個體工商戶232萬家,註冊資金資本超過4萬億元,貢獻了全區五成以上GDP和科技成果、七成以上稅收。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引導中小企業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才能為推進工業高品質發展築牢堅實基礎。

  專業化,即專注核心業務,提高專業化生産、服務和協作配套的能力,為大企業、大項目和産業鏈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産品和配套服務;精細化,即精細化生産、精細化管理和精細化服務,以美譽度高、性價比好、品質精良的産品和服務在細分市場中佔據優勢;特色化,即利用特色資源,弘揚傳統技藝和地域文化,採用獨特工藝、技術、配方或原料,研製生産具有地方或企業特色的産品;新穎化,即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中小企業的成長、壯大,需要厚植發展土壤、施予陽光雨露。

  廣西美斯達集團車間廠房裏,在大型鐳射切割機、大型數控折彎機、智慧化機器人焊接手臂和數控加工中心的“加持”下,下料、加工、拼裝、焊接、噴塗、總裝、測試、出品……一系列工序高效而精準。

  從最早創業時的5人小團隊發展到擁有100多人的技術人才隊伍、2019年累計銷售收入7.6億元的移動破碎篩分行業領軍企業,美斯達産品覆蓋國內接近70%的市場,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程裝備領域的知名品牌。

  南寧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像美斯達這樣的成長性中小企業,中心推出了企業助融貸、中小企業孵化基金、先進育成中心培訓、專利申報等系列定制服務,致力於解決企業技術、資金、用地等要素瓶頸,助推企業實現從小微企業到億元企業、瞪羚企業的成長蛻變。

  據悉,今年自治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評定培育工作已經啟動,堅持梯次培育、動態管理,按照“儲備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則,打造具有持續創新力和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群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今年預期達50戶以上,其中,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工業總産值3年年均增長15%的“行業小巨人”15戶;

  2025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要達500戶以上,其中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工業總産值3年年均增長15%的“行業小巨人”100戶,成為發展新興産業的新引擎、引領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主力軍。

  為推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我區正加快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立覆蓋全區的網絡化、智慧化企業服務平臺;依託工業園區、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小微企業示範園和特色小鎮等載體,提升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塊狀”發展水準。同時,鼓勵大型製造企業、互聯網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開放或合作共建製造業創新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高端裝備使用、原型設計開發、生産工藝諮詢、産業鏈配套等服務。

編輯:唐志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