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日,自治區土地儲備中心與興安縣人民政府簽訂《興安縣區縣合作收儲土地合同》。圖為簽約現場。
區縣合作土地儲備興安縣項目得到了各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圖為自治區自然資源廳主要領導和桂林市、興安縣相關領導一起了解項目用地佈局。
自治區土地儲備中心為區縣合作土地儲備興安縣項目頂層設計做了大量工作。圖為儲備中心主要領導在現場了解項目推進情況。
興安縣自然資源局全力做好土地儲備工作。圖為該局領導班子集體討論部署土地收儲相關事宜。
土地收儲工作的有序推進,為興安縣項目開工提供了土地保障。圖為11月8日,興安縣銅鑼灣城市綜合體項目奠基儀式現場。
區縣合作土地收儲工作讓興安縣耗時數年一直未能完善用地手續的項目全部完成了報批。圖為興安縣銅鑼灣項目實景。
土地收儲工作對於促進興安縣産業升級改造和集約化發展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圖為興安縣汽車部件産業園區企業——廣西中創汽車配件製造有限公司項目建設現場一角。
作為土地收儲合作項目之一,興安縣礦粉産業園工程已引進入園企業10家,吸引社會投資約15.5億元。圖為興安縣礦粉産業園鳥瞰圖。
土地收儲工作促進了興安縣一大批項目竣工投産。圖為已投産的藝唯思皮具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角。
曾建明 蔣小萍 王柱彬 文琳玲
核心閱讀
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儲備中心(以下簡稱“儲備中心”)在自治區土地儲備委員會和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正確領導下,堅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有關決策部署,充分利用自治區層面政策和資源組合的優勢,創新土地儲備新模式。2017年以來,儲備中心先後選取興安、賓陽、上林等極具發展潛力的特色縣區作為試點實施區縣合作土地收儲,特別是以興安縣為試點開展的區縣合作土地收儲項目取得了明顯成效,打造了區縣合作土地收儲的“興安模式”,為全區範圍內推廣區縣合作土地儲備模式提供了可複製和可借鑒的經驗。
1 頂層設計 為土地收儲繪藍圖
土地儲備是土地收購儲備制度的簡稱,是地方政府和自然資源部門順應“經營城市、經營土地”的需要所進行的我國土地制度創新的一個重要成果,對於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産業升級改造和集約化發展、提高土地市場的公平性和透明性等方面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根據自治區土地儲備委員會2017年第一次會議精神,儲備中心多次赴興安縣開展調研,與地方政府召開區縣合作土地收儲座談會,傳達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新形勢下做大做強自治區本級土地儲備的精神,了解地方經濟發展中土地要素投入遇到的瓶頸和訴求等,並對擬合作土地收儲項目做充分的經濟社會效益分析。
近年來,興安縣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成效明顯,但由於缺少儲備土地,不少大項目、好項目擦肩而過。特別是興安縣土地歷史遺留問題多,如未批先徵、未批已供,以及預留安置用地不能及時落實等,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已成為制約興安縣發展的瓶頸和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患。同時,近幾年來,興安縣經濟發展緩慢,財政捉襟見肘,無法大力儲備土地,急需“雪中送炭”。
經過雙方多次對接,2019年8月1日,土地儲備中心與興安縣人民政府簽訂了《興安縣區縣合作收儲土地合同》,這也是廣西第一個區縣合作土地收儲的合同。
按照合同協議,由儲備中心負責籌集1.8億元資金,合作收儲興安縣799畝土地,其中,工礦倉儲用地284畝、商住用地515畝。收儲有關工作由興安縣具體負責實施。
根據協議,儲備中心以區縣合作土地收儲為契機,做好頂層設計,一攬子指導興安縣著重對歷年來未批已補償、未批已用、未批已供的土地進行梳理,重新規劃,合理佈局,盤活有限存量土地資源,通過購買城鄉用地增減挂指標和整縣推進等方式完善項目用地相關手續的農轉用報批工作。
頂層設計的完成,為興安縣土地收儲繪就了藍圖,拉開了區縣合作土地收儲項目工作的序幕。
2 機制創新 巧解收儲各類難題
為順利推進土地收儲項目工作的開展,儲備中心、興安縣人民政府聯合成立了收儲工作領導小組,制訂了工作方案,建立了協調機制。雙方從各職能部門中抽調精兵強將,組成工作組,全面負責協調、研究和解決區縣合作土地收儲過程的有關事項,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定期彙報工作進度,做到定人、定責、定時,實行挂圖作戰,為項目收儲工作中各環節的推進提供制度保障。
為加快解決土地歷史遺留問題,興安縣及時成立了土地徵收集中攻堅和預留村集體發展用地落實工作領導小組,在儲備中心的支持指導下,興安縣更是抽調了33名得力骨幹,以“5+2”“白+黑”的作風奮戰在收儲第一線。該縣主要領導定期“坐診”,對各類疑難問題進行分析研判;工作人員分頭行動,逐戶對接,不厭其煩替産權戶算經濟賬、長遠賬;同時,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補償政策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先簽字不吃虧,後簽字不沾光”。通過想盡千方百計,用盡千計萬策,説盡千言萬語,曆盡千辛萬苦,終於贏得廣大群眾的認可和支持,難題一個個破解,瓶頸一個個突破,收儲工作快速推進。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8月至今,興安縣已完成土地收儲2453畝,遠超上級下達的任務目標;完成土地出讓收入5.8億元,創歷年來之最。同時興安縣在2019年度桂林市各縣(市、區)土地批、儲、供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
更為可喜的是,通過機制創新破解難題,一些耗時數年都未能完善用地手續的項目現已基本完善了用地手續;儲備中心支付的1.8億元作為前期撬動資金,帶來了興安縣土地的超值收益,僅濱北綜合體、紅色文化公園、天祥硅業3個項目用地直接出讓獲得收益達到了3.16億元。這不但解決了興安縣財政吃緊的問題,而且所形成的滾動資金投入,同步推動了更多土地收儲項目産生翻倍效益,使得興安縣營商環境得以良性循環,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獲得了源動力。
3 多方獲益 土地收儲展現魅力
儲備中心籌資1.8億元投入興安縣第一個區縣合作土地儲備項目,經過近一年的實踐,達到了多方共贏,展現了無窮魅力。
歷史遺留問題解決了。興安縣過去一大批涉及未批先徵、未批已供、預留安置用地不能及時落實等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促進了社會穩定。
項目用地緊缺局面緩解了。日前,興安縣銅鑼灣·城市商業綜合體項目、興安縣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工程、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迎江路項目、江北大道工程等如期開工、竣工,總投資額約35.5億元,涉及工業經濟、文化旅遊提升、城市建設、民生保障等領域。
興安礦粉産業集群區建起來了。作為土地收儲合作項目之一,在儲備中心的支持下,興安縣將原有分佈淩亂的碳酸鈣生産企業統一規劃入駐碳酸鈣精深加工新型材料産業園。目前,一期引進入園企業10家,吸引社會投資約15.5億元,未來將可實現工業年産值20億元以上。二期將再拓展規劃近400畝,將建成桂林市最大礦粉産業集群區,助力廣西碳酸鈣産業做大做強。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了新動能。隨著興安縣(玉環)汽車部件産業園、興安靈渠歷史文化街區(財神廟街)等多個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將對興安縣城市發展、全域旅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帶來綜合效應。僅興安縣汽車部件産業園就可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約6000余個。
地方財政支出解睏了。合作項目留給興安縣收益預計2.1587億元,解決了興安縣財政困難,撬動了更多土地收儲項目産生翻倍效益。
自治區財政收入增加了。合作項目預計獲得出讓總收入約4.2億元,其中,自治區預計獲得收益2.0413億元。
實踐證明,區縣合作土地收儲的“興安模式”成效明顯,2021年,儲備中心和興安縣人民政府有望繼續擴大合作範圍。據悉,目前儲備中心與賓陽縣、上林縣開展的區縣合作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儲備中心領導表示,該中心將一如既往,積極探索,走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土地收儲工作之路,為落實自治區重大發展戰略、助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貢獻。
(本版圖片由興安縣自然資源局統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