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發展機遇 “東融”成效顯著
來源:廣西日報  |  2020-12-22 09:21:49

  本報記者 簡文湘

  ■編者按

  12月16日,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指揮部2020年第三次會議在南寧召開。會上,各相關單位及賀州市彙報了今年工作推進情況及明年的工作計劃。今年廣西“東融”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有什麼好的做法和經驗,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什麼?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A

  互聯互通建設步伐加快

  12月1日上午,滿載著貨物的“潤桂817”貨輪緩緩通過貴港二線船閘,標誌著貴港二線船閘正式通航。貴港二線船閘工程項目總投資16.5314億元,是我區打造“西江億噸級黃金水道”的重大項目,也是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點交通項目,通航後解決了貴港樞紐船閘通過能力不足的問題。

  加快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建設,是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基礎工作。今年,我區加快推進聯通大灣區的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積極構建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今年以來,我廳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項目共24項,至11月底,共完成投資89.5億元,佔年度計劃投資的94.8%。推進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重大交通項目取得3個‘一批’的可觀成績。”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負責人介紹。3個“一批”,即“建成一批”“超額一批”“進展一批”。其中,“建成一批”是玉林至湛江高速公路(廣西段)于6月30日建成通車,貴港二線船閘主體工程已完工並於12月1日開展試通航。“超額一批”是南深高鐵南玉段、南寧—湛江公路南寧至博白那卜段、浦北至北流(清灣)高速公路、賀州港馬江作業區、貴港二線船閘5個項目目前超額完成年度投資目標,佔比達21%,其1—11月完成投資分別佔年度投資任務的133%、121%、112%、282%、118%。“進展一批”是柳州經梧州至廣州鐵路、岑溪至羅定鐵路、昭平經蒼梧至廣寧(廣西段)高速公路、桂江航道工程(平樂—蓮花大橋)等項目前期工作均取得了實質性工作進展。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針對今年在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建設時存在的問題,下一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指揮部基礎設施組將加大鐵路項目推進力度、加快推進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強在建項目建設調度,保證互聯互通項目建設更快更好地完成。

  B

  多措並舉推動産業合作

  9月24日,“共享合作新機遇 共建發展新格局——2020年‘灣企入桂’推介會暨簽約儀式”在深圳舉行。本次活動線上線下共簽約項目92個,總投資額3851.59億元。其中,推介會現場共簽訂4個戰略合作協議,31個投資合作項目,總投資額3110億元;雲簽約項目57個,總投資額741.59億元。

  “産業組按照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指揮部工作安排,積極開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産業轉移工作,做好招商引資、園區建設、政策出臺等各項工作。”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人介紹。

  1—11月,廣西(賀州)東融先行示範區新引進大灣區項目220個,項目合同投資總額約368.21億元。這主要得益於今年我區持續提升重點跨省合作平臺承載力,如制定出臺廣西(賀州)東融先行示範區支持政策“17條”,推動正威集團、京基智農、深圳黃金珠寶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實施。此外,我區還制定出臺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廣西片區)高品質發展若干政策“16條”、2020年實施細案,統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支持試驗區建設;制定出臺兩灣産業融合發展先行試驗區(廣西·玉林)發展規劃(2020—2035年)等,積極推動合作平臺的建設。

  加強産業合作,招商引資是重中之重。今年我區大力實施“灣企入桂”專項行動,緊盯大灣區行業龍頭、大型央企、“獨角獸”“瞪羚”及意向優質企業,堅持“一企一策”,制定個性化、訂單式的招引方案,促成萬有國際旅遊度假區、扶綏恒大文化旅遊康養城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實施。1—10月底,全區共簽訂“灣企入桂”項目1013個,總投資10624.19億元。

  此外,我區還通過務實推進城市間的合作、加快打造高品質産業鏈産業集群等方式,使産業合作進一步向縱深發展。如梧州市與廣州、佛山、茂名、肇慶、雲浮等5市加快推進在産業發展、旅遊文化、生態環保、社會事務等領域的合作;玉林市與茂名市深入開展交通、旅遊、産業等領域合作,與廣州市合作共建中醫藥大健康科技城;賀州市綠色高端碳酸鈣、金屬新材料、生物制藥及冶金循環、電子信息、綠色高端紡織、現代農林、大健康和文旅、現代服務業“3+6”重點産業集群快速形成,加快融入大灣區“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體系。

  C

  聯控聯治共保綠水青山

  12月1日,粵桂兩省區生態環境部門共同組織開展西江流域突發環境事件聯合應急演練。演練模擬企業發生油污泄漏、危險廢物跨省非法轉移傾倒等事件,按照實戰方式,廣東和廣西兩地省區、市、縣(區)三級聯動,充分應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開展環境應急處置,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全過程作了完整展示,聯動應急處置水準得到有效提升。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在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共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是重要的一環。

  記者從指揮部生態環境組獲悉,今年我區與廣東省共同建立健全跨省流域上下游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流域突出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固體廢物和危險物聯防聯治機制,繼續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共同打擊固體廢物跨省區非法轉移環境違法行為;持續開展粵桂九洲江水環境保護與治理,會同廣東省推動國家支持開展九洲江流域第三輪生態補償工作,探索共建粵桂生態産業合作示範區,推進九洲江上下游地區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産業發展、經濟一體化建設,打造珠江—西江生態環境防護屏障。

  不懈的努力換來了良好的回報。今年1—11月,我區列入國家考核範圍的水功能區共217個,其中水質達到考核目標要求的有213個,達標率為98.2%,達到國家考核目標要求;列入國家“水十條”考核的52個地表水斷面全部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優良比例為100%;西江流域40個國家考核斷面均為Ⅱ類及以上水質,粵桂兩省區交界的西江封開城上斷面和賀江白沙街斷面,自2016年以來,均為Ⅱ類水質,實現了“一江清水向東流”。

編輯:唐志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