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從“民生賬本”看百姓獲得感
來源:廣西日報  |  2020-12-31 09:13:50

  本報記者 周紅梅 通訊員 李雪松

  民生連民心,民心繫國運。“十三五”期間,我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加大財政對民生領域的投入,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財力保障、大力支持健康廣西建設、堅定不移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持續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十三五”期間,廣西財政始終堅持把財力優先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民生短板,超過八成的財政支出投入民生領域,重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不斷提升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轉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兜底線,織牢民生保障網

  習近平總書記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面對疫情大考,廣西財政不斷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緊盯防範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織密防護網、築牢築實隔離墻:8天時間建成廣西版“小湯山”醫院,免費救治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3759人次,為9175名一線醫務人員發放臨時性工作補助,支持東興、靖西和憑祥3個邊境縣建設公共衛生應急救治中心……

  2020年,廣西財政多渠道統籌落實資金超200億元,為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提供財力保障。“十三五”期間,累計籌措資金572億元,重點支持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等,推動健康廣西建設取得新成效,人民群眾健康水準不斷提高。

  在淩雲縣城北茶産業園,新樓房比肩而立,道路乾淨整潔——這裡容納了該縣30%的易地扶貧搬遷戶,是淩雲縣大規模搬遷集中安置區之一。“原來在農村住的是磚坯房,一下雨就漏,哪像現在住在縣城,家裏既暖和又乾淨。”楊玉秀談起新居便喜上眉梢,“搬遷出來後,病了有醫保,兩個小孩讀書有雨露計劃,現在脫貧了生活更有奔頭。”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十三五”時期,廣西千方百計強化脫貧攻堅財力支撐,累計籌措各級各類財政扶貧資金超過4400億元,實現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連續4年大幅增長。54個貧困縣整合涉農資金745億元,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扶貧産業發展,繪就壯鄉兒女脫貧致富生動圖景。

  在2016—2019年全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中,廣西連續4年獲評“優秀”等次,助力自治區黨委、政府脫貧攻堅成效考核連續4年被評為“綜合評價好”的等次,獲得獎勵資金20.8億元。

  社會保障是民生之依。“十三五”我區持續推進社會保障提標擴面,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每人每月90元提高至121元,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從380元提高至550元,城鄉低保月人均基礎補助水準分別由280元、125元提升至390元、235元,提高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孤兒生活補助標準……穩步上揚的數字曲線中,凸顯出政府執政為民理念,心繫民生之情懷。

  保重點,提升群眾滿意度

  “當時沒想到,一週時間申請的資金就下來了。今年生意不好做,這項資金對我很有幫助。”在今年疫情特殊時期,都安瑤族自治縣返鄉創業小夥黃江接到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的通知,申領2.65萬元的農民工一次性創業獎補和農民工創業帶動就業獎補,緩解了其美發店的燃眉之急。

  就業是民生之本,穩定之基。“十三五”期間,返鄉創業就業的農民工呈逐年上升之勢,和黃江一樣享受相關優惠政策的幸運兒還有很多。為積極支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自治區本級累計籌措資金119.87億元,其中就業補助資金76.97億元,農民工創業就業補助資金14.7億元,從失業保險基金安排28.2億元,統籌用於支持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共組織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超百萬人次。

  為應對疫情衝擊,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産穩就業,我區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補貼和困難企業穩崗補貼,對於不裁員或少裁員的中小微企業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今年截至11月底,全區共發放穩崗補貼26.15億元,惠及企業8.2萬家,幫助企業穩定職工282.92萬人。

  為民辦實事,重在落實,貴在堅持。“十三五”期間,我區累計籌措投入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項目財政資金3579.55億元,每年支持實施民生領域群眾關注度高、惠及面廣的十大類惠民工程,一些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得到明顯改善——

  補助建設村級公共服務中心7216個,推動資源向基層傾斜;推動支持各地新建義務教育學校526所,新增學位79萬個,有效緩解城鎮義務教育學校學位不足的問題;累計在全區超過6000個村屯實施農村公共照明試點示範項目建設;累計支持全區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建超65.6萬套……

  一系列為民辦實事項目的實施和推進,有效保障了公共文化、教育、社保、就業、安居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不斷邁向更高水準,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讓社會發展更和諧、更有溫度。

  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現在這裡聞不到豬糞的臭味了,南流江水清了,魚蝦又回來了。”這幾年,隨著南流江水質持續改善,博白縣水鳴鎮村民的生活環境大為改觀。

  改變的背後,是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十三五”以來至今年10月,全區統籌安排825.04億元,重點支持漓江、南流江、九洲江、欽江等重點流域綜合治理,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推進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工作,助推廣西生態環境品質繼續保持全國前列,綠水青山釋放更多生態紅利。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內核,生活富裕了,精神也要奔小康。“十三五”自治區本級籌措資金26.22億元,支持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基層文化設施提升改善等,滿足群眾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籌措資金12.72億元,用於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免費開放補助,進一步提升全區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水準。

  居民收入增加是群眾最直接的幸福感。“十三五”我區籌措資金約300億元,落實基本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爭取中央同意提高區直和南寧市津貼補貼水準,建立落實鄉鎮工作補貼和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正常增長機制,推進高校和職業院校、科研院所、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持續激勵幹部職工擔當實幹。

  老百姓有安全感,社會才有安定感。廣西財政大力籌措資金,積極支持政法機關在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建設平安廣西、提升司法公信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助推人民群眾安全感從2016年的89.65%大幅提升到2019年的97.17%,達到歷史最高水準。

編輯:唐志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