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南寧訊 (記者/唐廣生)為確保耕地佔補平衡真實可信,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日前,自治區自然資源廳下發通知,要求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規範補充耕地項目管理,嚴格新增耕地管理,嚴防耕地“非糧化”。
通知強調,項目選址時,要嚴格按照規劃和生態保護要求科學選址,嚴禁虛假“包裝”項目。各地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一張圖進行數據查驗,將實施項目的坐標分別與耕地品質等別、允許建設區、25度以上坡耕地、採礦權、土地整治項目、土地利用現狀、新增耕地面積、自然保護區、生態紅線、退耕還林、建設用地審批等數據庫進行套合比對分析及邏輯性檢查,不得將不符合條件的地塊納入項目實施範圍。要適當提高項目畝均投資和工程建設標準,統籌考慮將新增耕地核定及後期管護等相關費用納入項目預算支出成本,確保補充優質耕地及耕地可持續利用。
通知要求,各地要嚴格新增耕地管理,確保補充耕地指標的真實性。對各種途徑補充和改造的耕地,已竣工驗收擬用於耕地佔補平衡的,嚴格按照有關要求開展新增耕地核定及報備入庫工作。各級要落實專人專崗負責新增耕地核定及報備入庫工作,市級要強化指導和嚴把補充耕地審查關,對本區域內補充耕地真實性、有效性和準確性負責。
通知強調,各地要強化新增耕地後期利用監管,確保耕地可持續利用。對於補充耕地項目所産生的集中連片、優質的新增耕地,應依照相關要求及時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庫管理,堅決防止耕地撂荒及異常佔用等現象。同時,建立新增耕地日常監管機制,對項目實施弄虛作假、整改工作不落實的,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