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化財稅改革 強化財金聯動
——訪自治區財政廳廳長關禮
本報記者 周紅梅
5年財政收入總量首次突破萬億元,5年財政支出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5年爭取中央支持首次突破萬億元——3個新突破,成為“十三五”廣西財政綜合實力的新標記,也為“十四五”廣西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夯實財政根基。
“‘十三五’以來,各級財政部門以建設實力型、調控型、保障型、職能型、績效型、服務型‘六強’型財政為理財思路,持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財政事業躍上新臺階。”自治區財政廳廳長關禮介紹,“十三五”全區財政收入總量達到1.36萬億元,年均增長3.7%,是“十二五”時期總量的1.4倍;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量達到2.67萬億元,年均增長8.6%,是“十二五”時期總量的1.6倍,為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談及如何謀劃“十四五”財政工作,關禮表示,將遵循“拓財源、增實力;優結構、保重點;促改革、激活力;強監管、提績效;重激勵、爭先進”的改革發展思路,重點抓好5大方面工作:
——加強財政資源資産資金統籌管理。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財政金融政策聯動,完善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加強中期財政規劃管理。推進財政支出標準化,建立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深化績效管理改革,健全以績效為導向的預算分配體系。
——完善自治區以下財政體制。基本完成自治區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理順自治區以下收入劃分,建立保障與激勵並重的轉移支付制度,持續加大對困難地區和基層支持力度。穩步推進經濟發達鎮財政體制改革試點擴面。制定並落實“飛地經濟”發展財政政策。
——深入推進稅制改革。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推進個人所得稅和房地産稅改革,健全以所得稅和財産稅為主體的直接稅體系,逐步提高其佔稅收收入比重。深化稅收徵管制度改革,統籌推進非稅收入改革。
——完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建立健全政府債務限額與償債能力相匹配的制度機制,有效發揮政府債務促發展的積極作用。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加快推進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
——強化財政金融政策聯動。深化完善地方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改革,不斷優化地方金融資本佈局,加強重大金融風險防範,提升金融服務地方經濟效能。綜合運用貸款貼息、風險補償、專項轉貸、保費補貼、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政府投資基金、PPP項目融資等財政金融聯動方式,引導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十四五”時期計劃統籌整合財政資金500億元,撬動2.3萬億元金融資源和社會資本進入實體經濟,推動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