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山歌 織美壯錦
來源:廣西日報  |  2021-01-14 09:37:46

  通訊員 楊宇婷 本報記者 蒙進煌

  他將壯錦元素融入日常用品、文創産品,使傳統織綿工藝迸發新的魅力;他擔綱山歌傳唱習訓工作,讓壯族山歌涌現一批批年輕的傳唱者。

  他叫蘭培文。在壯鄉忻城縣,這名90後的小夥子憑著豐富的創意,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的《2020年度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支持項目入選人員名單》,成為來賓市唯一上榜人員。

  喜愛山歌 一唱成名

  如果讀好動物醫學專業,蘭培文是可以安穩地繼承家業,把家族的養殖産業接管起來。然而,大學畢業後,他放棄了專業之長,投身到喜愛的壯錦和山歌文化産業中。

  “還在學校的時候,我就利用週末時間,報了聲樂培訓班。有時還參加廣西各地舉辦的歌圩歌會。”蘭培文説。憑藉一副好嗓音,通過拜師學藝,他的山歌技藝得到較大提升,在一次次山歌賽中拔得頭籌,成為“廣西歌王”以及廣西山歌的“王者”。

  2017年至2019年間,蘭培文先後參加中央電視臺《鄉村大世界——走進忻城》、央視音樂頻道《樂遊廣西》等節目,展示忻城山歌及壯族織錦工藝。在山歌比賽中積累的名氣和獎金,為他返鄉創業鋪平了道路。

  返鄉創業 帶動群眾

  2015年,蘭培文回到家鄉,發現壯錦技藝瀕臨失傳的境地。因壯錦織造工藝複雜,售價高昂,生産物件局限于被套和床單,無法作為日用消費品推廣使用,當時整個忻城縣只有三四個老人會織錦。不忍美好的壯錦文化失傳,蘭培文用身上僅有的5000元和表哥開起了壯錦店舖,決心傳承發揚壯錦工藝。

  為了開源節流,蘭培文將自家閒置的老屋作為生産基地。他一邊攬活代工民族表演服裝,一邊開發壯錦延伸産品,將壯錦元素融入日用品,比如有壯錦紋案的鞋包、圍巾、燈罩等。蘭培文還根據客人的需求,探索私人訂制模式。物美價廉的産品受到大家喜愛,壯錦文化得到推廣。

  蘭培文和表哥大力推廣民族文化,獲得忻城縣政府的肯定,當地將莫氏土司衙署旁的旅遊景點供他們生産和展示壯錦,成立壯族織錦技藝傳承展示中心。

  隨著産業規模擴大,他們成立公司,建立廣西金繡球居家靈活就業示範基地,招收了一批“織娘”,其中包括80多名農戶。蘭培文不僅免費教授織錦技術,還替大家銷售壯錦産品,帶動群眾就業增收。

  開班授課 傳承文化

  為進一步發揚壯錦文化,蘭培文主動擔起當地各類文化活動策劃大梁,將壯錦文化與旅遊、教育融合,開展多場“非遺”主題活動,開設壯錦體驗班,讓壯錦為更多人熟知。

  他設計的壯錦民族娃娃等織錦作品,先後獲得中國民族特色旅遊商品大賽銅獎、廣西工藝美術作品旅遊工藝品“八桂天工獎”銀獎和廣西工藝美術展“八桂天工獎”金獎。

  莫老爺招親、嫦娥獻舞、糯米飯大賽……不管是民族節日“三月三”,還是國慶、中秋等傳統節日,蘭培文的創意總能帶來許多人氣。節慶活動自然少不了山歌,“我希望將壯錦唱進山歌,讓每個客人知道壯錦是我們家鄉的驕傲。”蘭培文説,除了壯錦,山歌是他放不下的鄉愁。

  經過多方籌備,忻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山歌傳唱基地成立,蘭培文作為基地負責人,擔負起培養一批年輕山歌傳唱者和宣傳員的重任。他們以基地為平臺,致力於保護和弘揚壯族傳統文化的使命。

  作為一名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工作者,蘭培文説:“我必須儘自己的一份力,讓優秀的壯族文化傳承下去。”

編輯:唐穎倩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