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鄉水庫移民過上好光景
來源:廣西日報  |  2021-01-26 13:35:03

壯鄉水庫移民過上好光景

  桂林市臨桂區六塘鎮小江移民新村美如畫。(桂林市臨桂區水庫和扶貧易地安置中心供圖)

  本報記者 周 映 通訊員 莫 勳 蒙志獻

  歲末年初,走進上林縣白圩鎮覃排社區水庫移民搬遷人數最多的毛塘莊,房屋美觀,道路整潔,不時能看到田間地頭忙碌的村民。

  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毛塘莊這個曾經的廣西二類貧困村走上標準化、規模化、産業化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五六年間,人均收入達到5000多元,村集體經濟收入23萬元,2019年實現脫貧摘帽。

  廣西現有水庫5000多座,水庫移民分佈在14個設區市111個縣(市、區),現有水庫移民涉及人口590萬人,佔全區總人口的10.5%、農村人口的23.7%。

  近年來,我區始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目標,全面推進水庫移民安置區硬體和軟體建設,助力水庫移民群眾增收脫貧。截至2020年11月,全區19.05萬名建檔立卡水庫貧困移民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如今,一個個生態宜居、綠水青山的水庫移民安置點在八桂雛形漸顯,水庫移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推進三大硬體建設

  移民新村美起來

  貴港市荷美覃塘國家4A級景區,風光旖旎。平龍水庫移民村——覃塘區覃塘街道龍鳳村位於景區內。

  2009年以來,覃塘區整合水庫移民新村建設等資金,累計投入2000多萬元,提升村屯基礎設施、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在此基礎上,吸引撬動各方投資2.5億元,以平田屯為中心,規劃建設荷美覃塘蓮藕産業(核心)示範區,並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環境變好了,鄉村旅遊也蓬勃發展。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觀水、賞荷、休閒,享受鄉村慢生活。返鄉創業的村民覃紹信吃上了“旅遊飯”,開的餐飲店生意紅火,每個月賬面流水達到10萬元,他説:“在家鄉開店,比在外務工更有幸福感。”

  從2009年到2018年,我區始終將大中型水庫移民新村建設納入年度自治區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之一和設區市績效考評項目範圍,堅持以解決水庫移民出行難、飲水難、住房難問題為重點,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和移民新村建設,受益移民達400多萬人次。

  2009年以來,廣西逐步實施水庫移民村屯(自然村)通水泥路項目。“十三五”期間,又全面推進集中居住20戶以上水庫移民村屯通水泥路項目建設。截至2019年,已全面完成全區集中居住20戶以上水庫移民村屯通水泥路建設目標任務,並逐步將通屯水泥路項目建設範圍擴展至插花安置村屯、淹地不搬遷水庫移民村屯。

  同時,廣西水庫移民新村建設全面鋪開,每年投入3.5億元用於新村建設。歷經10年,全區共計投入資金35億多元,完成大中型水庫移民新村項目4165個,受益移民群眾122.48萬人次。

  2018年以來,廣西將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和鄉村振興戰略銜接。在實施水庫移民新村建設的基礎上,先後安排資金共19.42億元,從“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方面對水庫移民村屯進行全方位的整體提升建設。

  截至2020年9月,全區已累計實施整村提升工程項目435個,項目涉及水庫109座,覆蓋全區14個設區市79個縣(市、區),受益人口21.12萬人,其中移民17.38萬人。

  強化三大造血措施

  移民生活富起來

  從水庫移民村到生態旅遊點,龜石水庫移民村——富川瑤族自治縣富陽鎮虎頭村變生態優勢為生態産業,走出了一條可複製的“精準扶貧·旅遊富農”鄉村治理新路子。

  “依託龜石國家濕地公園,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就地城鎮化。”富陽鎮黨委書記黃世幸説。經過水庫移民整村提升三年建設,昔日的小漁村變身“童話小鎮”,一碗涼粉、一塊芋頭粑、一份魚仔幹……諸多村民在家門口做起了小本生意,加快了脫貧致富步伐。

  “十三五”時期,我區積極探索實施水庫移民增收工程,全力抓好水庫移民産業和創業扶持,增強移民群眾“造血”功能。

  為加快水庫移民産業發展,我區先後出臺《廣西水庫移民“十三五”脫貧攻堅工作方案》等,並修訂《廣西水庫移民收入倍增計劃項目申報工作指南》。全區各縣(市、區)從每年下達的項目資金中安排30%以上資金,用於庫區移民實施基本農田水利及配套設施、生産道路、“一村一品”、集體經濟、貸款貼息等水庫移民增收項目,投入資金2395萬元,啟動水庫移民增收試點工作,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扶持、種苗補貼、專用肥料飼料補助和技術諮詢培訓等有效措施,充分調動移民創業生産的積極性,提高移民收入;投入資金2.39億元,扶持發展160多個“一村一品”産業開發試點項目,扶持微型企業327個、工貿創業園8個。

  我區還把後期扶持資金納入自治區財政預算管理,制定了財政先行墊支制度,確保後期扶持資金及時兌現給移民群眾。“十三五”期間,全區共撥付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直補資金52.47億多元。

  同時,通過制定水庫移民信貸扶持貼息試點實施方案,將水庫移民創業納入貼息貸款範圍,加大水庫移民創業扶持力度。2015—2016年,切塊投入移民貸款貼息資金4000萬元,有力促進了移民自主創業。

  實施三個“依託”培訓

  移民素質強起來

  在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海拔600多米的崇山峻嶺中,有一個遠離縣城,要經過十八彎山路才能到達的小山村——黃竹崗村。

  曾經,這個因蘭洞水庫建設搬遷至此的移民村土地貧瘠,糧食畝産不上一百公斤,是個有名的貧困村、上訪村;而今,黃竹崗村遵循“長抓杉木毛竹,中抓月柿種植,短抓生薑生産”的産業開發路子,憑著敢於拼搏、艱苦創業的精神,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旅遊村、艱苦創業典範村。

  我區在此創辦廣西水庫移民培訓基地,建立“依託移民培訓移民”培訓模式,積極推廣其經驗。“十三五”期間,共舉辦了266期培訓班,培訓移民、幹部、黨員和致富帶頭人1.68萬人次。

  同時,依託學校培訓移民。採取合作辦學方式,在全區9所院校建立“廣西水庫移民培訓基地”,共投入資金6860萬元,舉辦農業實用技術和就業技能培訓班491期,培訓水庫移民4萬多人次,逐步實現移民培訓專業化、證書化。

  依託社會培訓移民。全區水庫移民機構借助農業、畜牧、林業、扶貧和共青團等部門的力量,培訓水庫移民勞動力共計2.71萬人次。

  以“三個依託”為主的培訓,讓我區水庫移民整體素質大幅度提高。

  “面向‘十四五’,廣西早早做好工作部署。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科學編制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十四五’規劃,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水庫移民美麗家園建設、産業轉型升級、移民就業創業能力建設為重點,科學制定全區未來五年重點工作任務和目標,確保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中長期目標如期實現。”自治區水庫和扶貧易地安置中心主任韋朝永説。

  幸福在升級,群眾在歡笑。過上好光景的壯鄉水庫移民,闊步前進。

編輯:唐穎倩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