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富川:瀟賀古道穿村而過 岔山村靠鄉村遊踏上致富路
來源:廣西新聞網  |  2021-01-29 16:32:17

廣西富川:瀟賀古道穿村而過 岔山村靠鄉村遊踏上致富路

岔山古村一角。翟德友 攝

廣西富川:瀟賀古道穿村而過 岔山村靠鄉村遊踏上致富路

前來岔山古村遊玩的遊客載歌載舞。翟德友 攝

廣西富川:瀟賀古道穿村而過 岔山村靠鄉村遊踏上致富路

古村長壽老人。翟德友 攝

廣西富川:瀟賀古道穿村而過 岔山村靠鄉村遊踏上致富路

黨團員供電服務隊走在岔山古村風雨橋。翟德友 攝

  廣西新聞網富川1月29日訊(通訊員 翟德友)“原來我們店裏只能開個把電風扇。現在好了,電壓穩了,這條街大部分農家樂、油茶館都買了空調,有了空調,進來消費的遊客也越來越多。今天店裏的收入就有5000多元了。”日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岔山村,筆者與該村從事農家樂的“祥雲油茶館”老闆閒聊時,他深有感觸地説。而在一旁,隨行的南方電網廣西新電力投資集團富川供電有限公司朝東供電所管片電管員盤家林介紹,自2019年9月以來,新一輪的農網改造升級工程不僅讓岔山村村民用上了“幸福電”,還靠著古村遊吃上了“旅遊飯”,踏上致富路。

  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岔山村,位於廣西與湖南交界處,村居依山傍水而建,古戲臺、風雨橋,青磚青瓦的古屋一座連著一座。據歷史記載,這裡曾是秦漢時期從中原進入嶺南的入口要衝。當時,瀟賀古道穿村而過,是對接海上絲綢之路的一條重要通道。時過境遷,隨著古道的寂落,以前的古街變成了當地人所説的牛屎街。2016年,富川縣朝東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岔山村古林古村古街道、原汁原味原生態的自然資源和瀟賀古道入桂第一村的歷史資源,用該村群眾日常的“一碗油茶、一個梭子粑粑”並結合“互聯網+古街+美食”的發展模式,著力和發展瀟賀古道鄉村生態休閒旅遊。如今,岔山村從街頭走到街尾,幾乎家家戶戶都經營著油茶館、農家樂,從昔日的貧困村“牛屎村”蛻變為遠近聞名的網紅“美食村”,吸引了周邊湖南、廣東等地眾多遊客前來遊玩、品嘗美食,感受岔山村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濃厚的歷史文化色彩。

  “當時我們岔山村村容村貌很差,破舊的老房子沒有人住還被村民用作牛棚,街上到處是牛糞,一下雨就臭氣熏天。”岔山村村委書記楊志魁説,老百姓不相信“牛糞街”“空心村”能搞出這麼好的旅遊村。

  一邊是旅遊的蓬勃發展,一邊是配電網基礎薄弱,線路老化嚴重,供電能力不足,高過載、低電壓問題凸顯。2019年9月起,富川供電有限公司在朝東鎮投資1840.58萬元,圍繞岔山村周邊配電網架進行重點改造,同時在岔山村委投入117.97萬元,對該村配電網重新進行了規劃,新增變壓器,還將主要街道電力線路等入管,既達到安全用電,又使“網紅街”更美觀整潔。通過農網升級改造,目前該村變壓器總容量達到600千伏安,徹底解決了村民用電“卡脖子”、電壓低的問題。

  村民何桂金2016年在政府的幫扶下開起了油茶店。為吸引八方食客,她別出心裁地將傳統的梭子粑粑用紫薯、艾葉做成三種顏色,這種推陳出新的做法,使得梭子粑粑吃起來更加賞心悅目。“我一年能掙10多萬元。不僅脫了貧,還建了新房買了小車,生活越過越紅火。”何桂金喜笑顏開地説。據了解,目前該村特色美食街的店舖已超過30家,年純收入最少的也有2萬元,生意好的多達30萬。

  電力足不僅保障了岔山村餐飲業發展用電,還帶動了傳統的農業加工、種養殖、民宿等特色産業發展和開發,村民收入水漲船高。據悉,2019年岔山村遊客量超過60萬人次,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3000元增長至2019年的1.1萬元。

編輯:唐穎倩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