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防城港1月31日電 題:中越邊境咖啡樹結出“幸福果”
作者 黃秋艷
走進廣西防城港市十萬大山施馬咖啡種植基地,映入眼簾的是樹上一串串紅綠相間的咖啡豆,在基地務工的村民正在緊張忙碌地採摘著紅色的咖啡豆。
“我們以前都知道有越南咖啡。現今我們在十萬大山上種植咖啡樹,打造一款屬於中國的咖啡品牌,同時也可以幫助村裏貧困民眾實現在家鄉就近工作,脫貧致富。”廣西防城港市東興鎮江那村施馬咖啡種植基地負責人陳真祿對記者説。
70來歲的陳真祿來自香港,他常年紮根在防城港市東興鎮江那村,與當地村民合作大規模種植咖啡,並且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創造自己的咖啡品牌計劃。
邊境地區脫貧攻堅一直是廣西官方脫貧攻堅工作部署中重點關注的對象。近年來,廣西深入實施強基固邊、民生安邊、産業興邊、開放睦邊、生態護邊、團結穩邊“六大工程”,組織開展邊境基礎設施“三年會戰”,將興邊富民行動不斷推向深入,邊境地區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村裏面都是泥土路,甚至有些地方沒有路。現在,村裏的道路硬化了,鋪上了水泥,還有的地方開闢了新道路,並安裝上路燈,村裏的交通變得更方便了。”江那村負責人盧康健告訴記者説。
江那村坐落在防城港市東興鎮北面,與越南僅一河之隔。隨著近年來脫貧攻堅的深入開展,江那村村民因地制宜在原有種植玉桂、粉葛、紅薯、玉米等農作物的基礎上,開闢種植新路徑,採取“公司+企業+農戶”的形式,興起種植咖啡,並實現增收致富。
越南咖啡聲名遠播,備受遊客青睞。在中國的東興和越南的芒街等中越邊境城市,越南咖啡的身影無處不在。東興鎮江那村有種植咖啡的歷史,致力於創建中國咖啡品牌的香港客商陳真祿瞄準契機,從雲南帶來了咖啡種苗,把它們種植在江那村的大山上。他説,要創立中國的咖啡品牌就要從中國的本土找到種苗,而不是跨境取種苗。
如何大規模種植咖啡?陳真祿想起了土地流轉方式,給予農戶相應的租金,將土地流轉過來種植咖啡。2016年,陳真祿將施馬咖啡種植基地建立在江那村東鏡嶺上,成為江那村實施産業扶貧的一個縮影。
陳真祿介紹,目前基地種植咖啡面積已達600畝,吸納當地40多名村民就業。基地還為貧困戶免費提供咖啡種苗,並派技術人員指導他們種植,預計今年可以陸續豐收。基地屆時按照市場價格收購貧困戶的咖啡果,讓村民不愁銷路,實現經濟增收。
“咖啡渾身都是寶,不愁銷路。”陳真祿説,一顆成熟的咖啡樹一般可以結果10至20公斤,經過加工之後的咖啡果,收購價會更高。咖啡樹的花、葉、果均可作為食品、飲料的加工原料,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江那村全村24戶貧困戶均已全部脫貧。目前村裏有3戶脫貧戶大規模種植咖啡樹,村民何青源是其中之一。“明年這些咖啡樹長高了,就會開始結果,我們家經濟收益更高了。”何青源説。
因家庭勞動力少,經濟收入薄弱,何青源一家被認定為貧困戶。在當地官方的幫扶下,何青源獲得一份不錯的工作,他家每年養殖100多只羽土雞,還種植有玉桂、粉葛等經濟作物,收益越來越好,2017年摘掉貧困戶的帽子。2020年,何青源在自家的6畝山地上種植施馬咖啡種植基地贈送的咖啡種苗1600株,並獲得一筆不菲的産業獎補。
盧康健介紹,目前,咖啡種植已在江那村進行大規模推廣,按咖啡生長規律,結果産量會逐年增加,村民的收益將會越來越高,日子會過得越來越紅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