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起點 奮進新征程——全力提升創新支撐廣西高品質發展能力
來源:廣西日報  |  2021-02-02 13:50:08

  “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

  “十三五”對廣西來説,是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縱深推進的五年,是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的五年,是科技持續賦能高品質發展的五年,科技面向經濟主戰場的能力進一步凸顯。

  科技成色足 創新動力強

  ——2020年廣西科技創新八大亮點掃描

  2020年全區科技界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四個面向”,按照“前端聚焦、中間協同、後端轉化”思路,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創新支撐引領廣西高品質發展的能力和作用進一步增強。

  亮點1 著力壯産業,科技賦能産業蓬勃發展。紮實推進重大産業技術攻關,在高性能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製造業、傳統優勢産業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下達140個項目,資助經費超過6.6億元,帶動社會投資70億元,攻克51項産業關鍵技術難題,研發出一批國內外領先並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産品。科技企業2020年實現重大科技成果産業化377項,形成直接經濟效益235.5億元。在汽車及其零部件、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研製的新型節能環保國六發動機,成功突破“卡脖子”瓶頸技術,2020年銷售收入近50億元。

  著力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出臺科技強農八大工程實施方案。種業創新再獲突破,全年審定通過340個主要農作物及蠶新品種,比2019年增加21個。

  亮點2 著力強主體,企業創新創造更有活力。積極開展科技型企業培育工作,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企業達2620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800家,同比增長17.3%;瞪羚企業數量107家,同比增長15.1%;獨角獸企業培育庫入庫企業5家。強化企業獎補力度,2020年下達財政獎補資金超4億元,拉動1308家企業年度研發投入超過85億元,財政投入與企業研發經費投入比例約1:21。

  亮點3 著力保民生,科技戰“疫”成效顯著。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啟動疫情應急科技攻關專項,開闢“綠色通道”速審速批立項15個項目,快速檢測試紙等一批科研成果應用在戰“疫”一線。發佈全國首個國際合作科技專項項目申報指南,緊急啟動2個國際合作項目,基於中泰天然藥材的抗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究項目取得重大研究成果,榮登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封面。迅速出臺“暖企十條”助力企業復工復産,成為全國除湖北省之外最早啟動實施科技型企業支持措施的省區之一。典型經驗做法獲得自治區通報表揚。

  亮點4 著力建平臺,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開展廣西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建設計劃,新增國家眾創空間等32家國家級創新平臺。重點實驗室對全區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全區牽頭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40項,資助經費超2.5億元。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區獲重點項目24項。新型研發機構數量達34家。廣西産業技術研究院揭牌成立,初步形成“産研院+投資公司+專業研究所”的建設格局。高新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2020年,14家高新區完成工業總産值7756.81億元,同比增長6.2%。

  亮點5 著力育人才,聚才匯智效應明顯增強。統籌開展人才跟蹤服務和考核評價,啟動院士後備培養工程首批人選考核和院士顧問績效評估,完成廣西院士工作站規範管理,首次完成了對區直公益類科研院所的人才工作考核。大力引育高水準人才,新增高層次創新人才及團隊57個。鄭皆連院士領銜的大跨拱橋關鍵技術研究團隊斬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團隊獎,是我區科研團隊首次獲得該類國家大獎。深化引才引智管理改革,在引進人才項目中紮實推進科研經費“包乾制”試點,率先啟動國(境)外科學家領銜承擔政府支持科技項目試點。“國家引才引智示範基地”落戶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實現我區國家級人才引進平臺新突破。持續推進“東盟傑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入桂工作計劃”和“港澳臺英才聚桂計劃”,辦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件998份。

  亮點6 著力強幫扶,科技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強天峨縣對口幫扶工作,形成了“3+3”産業科技扶貧模式。支持中科院在環江探索實施可持續發展的“肯福模式”,為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貢獻了科技力量,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祝賀點讚。選聘貧困村科技特派員2936名,累計開展實地科技服務9.04萬天次,開展技術培訓22.55萬人次。

  亮點7 著力促開放,國內外創新合作進一步深化。成功承辦第8屆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先進技術展,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曼谷創新中心、中泰東盟創新港在泰國曼谷落地建設。成功舉辦2020中俄創新創業大賽(西南片區)系列活動。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資源,粵桂科技合作聯合基金項目啟動實施,華南技術轉移中心在梧州設立分中心,賀州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立多個“人才飛地”。深化與高校院所科技合作,浙江大學—廣西東盟創新研究中心、武漢理工大學廣西汽車研究院等落地建設。“民企入桂”科技招商首戰告捷,與河北、山東、河南三省企業簽約項目25個,投資總額超過737.7億元。

  亮點8 著力改機制,創新創業生態更加優良。制定出臺“廣西科改33條”,是近年來我區科技創新領域政策最全、突破最大、“幹貨”最多的政策文件之一。推進科技項目管理改革,在全國率先啟動省(自治區、直轄市)級“傑青”項目經費“包乾制”試點,探索自治區財政科研資金跨境使用機制,首次實施科技項目揭榜攻關制。推動廣西科學院改革發展,持續支持廣西農科院建設全國一流省級強院。

  啟動科技強桂 奏響創新強音

  ——2021年廣西科技創新這麼幹

  2021年,科技系統將全面實施“十四五”和中長期科技創新規劃各項任務,啟動科技強桂行動,制定實施科技振興計劃;突破重大技術30項以上,創建國家級創新平臺10個以上,引育高層次人才及團隊50個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50家以上,轉化重大科技成果500項以上,選派5000名以上科技特派員,科技創新支撐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能力進一步提升。

  重點在八個方面下功夫:

  (一)在強化産業科技支撐上下功夫,加快産業鏈與創新鏈雙鏈融合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圍繞産業鏈謀劃佈局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實施科技自立自強工程,打好機械裝備製造、汽車、高端金屬新材料等重要産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實施50項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突破重大技術攻關30個以上。

  推動特色優勢産業轉型升級。在鋁業、大健康、碳酸鈣等優勢支柱産業,集中攻關制約産業鏈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推進産業從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圍繞甘蔗、桑蠶、奶水牛、生豬等産業,實施現代種業創新等八大工程。

  加大新興産業培育力度,啟動“蛙跳”産業培育工程。加快推動創新産品産出,促進産品轉型升級。

  (二)在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上下功夫,不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完善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梯次培育體系。實施千企科技創新工程,按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企業培養鏈,加快壯大創新型企業集群。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保有量達2500家,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達到3250家,認定瞪羚企業50家。開展科技型企業上市培育,實施企業首席技術官培養計劃,推動我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品質雙提升。

  推動企業加快建設創新平臺。高標準打造産學研用一體的創新鏈,推進産學研深度融合。推動企業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生力軍。支持企業引進科技成果實施産業化,進一步落實企業購買科技成果轉化後補助政策,推動500項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三)在構建創新平臺載體上下功夫,優化戰略科技力量佈局

  強化科技創新平臺佈局。對自治區科技創新平臺進行優化整合,逐步優化重點實驗室體系佈局,積極推動在有色金屬新材料、高發地方疾病、甘蔗生物學、海洋自然資源保護等廣西特色優勢産業領域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啟動建設自治區實驗室1家,新建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0家左右,啟動建設3—5個自治區應用數學中心、4—6個廣西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面向高端鋁産業、新能源汽車、內燃機、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等領域,佈局建設若干技術創新中心。

  推動高新區優化升級。實施區域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快高新區改革創新發展。加強對創建國家高新區的統籌和指導,爭創南柳桂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加強創新創業孵化載體建設,爭創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支持各市利用國內外科技資源,建設“離岸孵化器”“飛地孵化器”。加快廣西産業技術研究院建設發展。

  (四)在做好人才引育留用上下功夫,強化創新智力支撐

  全方位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圍繞“高精尖”和緊缺人才導向,組織遴選新一批廣西院士後備培養工程人選、八桂學者和自治區特聘專家,引育高層次創新人才及團隊50個以上,造就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加大戰略科技人才、領軍人才支持力度,把人才培養納入科技計劃組織實施和創新基地建設,強化項目、基地、人才相互促進。加強青年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支持青年人才加快成為科研主力軍。實施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國內外培訓計劃,大力引進國(境)外高水準創新人才。推進科技人才評價改革。

  (五)在大力發展民生科技上下功夫,促進創新紅利普惠共享

  啟動鄉村振興科技創新工程。圍繞我區優勢特色種養業,以産業振興科技需求為導向,深入實施現代種業創新、重大動植物疫病科技應急等科技強農八大工程,力爭選育若干個突破性新品種,研發應用50項以上先進實用科技成果和技術模式。提質建設認定20家以上廣西農業科技園區、50家以上星創天地。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支持科技特派員進入鄉村振興主戰場創新創業。

  實施科技惠民工程。做好科技助力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攻關力度,在地中海貧血防治等領域爭創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加強中藥、壯藥、瑤藥的研製和標準化,支持中藥大品種的二次開發和廣西特色中藥材的産品開發等研究。

  (六)在拓展科技合作新空間上下功夫,全面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加快融入全球創新大網絡。全面深化與東盟國家的科技交流合作,發展50家以上技術轉移協作網絡核心成員,發起成立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聯盟。圍繞智慧城市、5G、人工智能等領域,大力開展中國—東盟技術轉移成果路演及對接活動,推進數字互聯互通,初步完成中國—東盟技術數據平臺建設。辦好第9屆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

  大力吸引匯聚國內創新資源。加快推進科技東融,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爭取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向我區延伸,加強粵桂兩省區協同創新。繼續實施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協同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擴大與港澳在CEPA框架下的科技創新合作。持續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推動“民企入桂”項目儘快落地見效。

  (七)在推進體制機制改革上下功夫,建設現代化科技治理體系

  深入貫徹落實“廣西科改33條”。大力開展“百千萬”行動,持續總結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廣西科改33條”取得的成效。持續深化科研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激勵,深入推動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改革。強化自治區財政科技計劃項目廳際聯席會議統籌協調作用。加強科技監督和科研誠信建設。

  完善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圍繞産業技術成果轉化需求,建立全鏈條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佈局一批規模化産業中試基地,擴大優質科技成果供給。

  (八)在強化黨對科技創新工作的全面領導上下功夫,保障科技事業行穩致遠

  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著力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確保科技創新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始終保持“零容忍”的高壓態勢,健全落實科技領域廉政風險防控體系,下大力氣加強科技監督和誠信建設。建立高素質幹部隊伍。堅持新時代好幹部標準,大力選拔使用敢於擔當作為的幹部,強化幹部管理監督,切實提高科技管理幹部隊伍創新治理和服務的能力。營造全社會創新氛圍。加強科技宣傳工作,講好廣西創新故事,營造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

  廣西“三百二千”科技創新工程超額完成任務

  2018年底印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科技創新支撐産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力爭到2020年,全區科技創新水準在全國排名前移2-3位,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55%以上。自治區科技廳緊鑼密鼓穩步實施,截至2020年底,總體任務超額完成。

  “突破100項以上重大技術”方面,實施重大專項項目120項,突破132項重大技術

  “創建100個國家級創新平臺”方面,已經完成118個

  “引育100個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團隊”方面,已經完成126個

  “新增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方面,完成新增1618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區高企總數超2800家

  “轉化1000項重大科技成果”方面,已經完成1827項

  2020年廣西科技創新十大新聞揭曉

  近日,由科技日報社支持評選的2020年廣西科技創新十大新聞揭曉。入選的2020年廣西科技創新十大新聞分別是:

  1 自治區黨委、政府統籌謀劃推動科技創新工作

  2 廣西科技抗疫發揮重要作用

  3 廣西全面完成“三百二千”科技創新工程目標任務

  4 廣西科技人員首次牽頭獲國家技術發明獎

  5 廣西出臺“科改33條”賦能高品質發展

  6 廣西科技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7 廣西産業技術研究院掛牌運營

  8 廣西創新舉辦科技“兩週一展”系列活動

  9 廣西再次發佈高新技術企業百強榜單

  10 廣西加速科技創新對外開放合作

  “十四五”:實現“五個倍增” 實施“六大工程”

  “十四五”時期,全區科技系統將以創新支撐引領廣西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為主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啟動科技強桂行動,按照“強能力、促融合、優生態、活機制、惠民生”的總體思路,制定實施科技強桂行動三年方案,強化重點産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謀劃佈局重大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和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融入國家重大戰略佈局,加快推進創新型廣西建設,讓“十四五”成為我區科技創新工作的拐點。

  “五個倍增”

  到2025年,廣西綜合科技創新水準實現整體躍升,自主創新力和産業創新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主要指標實現“五個倍增”: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國家級高層次創新人才、有R&D投入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合同成交額實現倍增。重點實施千企科技創新、科技自立自強、“蛙跳”産業培育、區域創新能力提升、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科技惠民等一批工程,培育建設一批創新試點(科技+金融)示範縣,以科技創新支撐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六大工程”

  千企科技創新工程:遴選1000家以上重點企業,優化創新資源配置,鼓勵重點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快推進創新産品開發,推動品牌化和標準化發展。

  “蛙跳”産業培育工程:立足現有基礎和優勢,重點在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産業領域培育“蛙跳”産業。

  科技自立自強工程:打好重要産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自治區實驗室和一批企業技術創新中心與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引育一批高層次人才與團隊。

  區域創新提升工程:優化國家級、自治區級高新區建設佈局,建設南柳桂北自主創新示範區,將高新區加快建設成為我區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

  鄉村振興科技創新工程:聚焦産業興旺、聚焦實際應用、聚焦農民需求,加大科技強農力度,深入推進廣西創新型縣(市、區)建設,打造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典範。

  科技惠民工程:加快生命健康、生態環境、公共安全等與社會管理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領域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提升科技促進社會管理創新和服務基層社會建設的能力。

  (本版文字由自治區科技廳提供)

編輯:唐穎倩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