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為何選擇北海
來源:廣西日報  |  2021-02-05 09:40:43

  ■探訪黨史

  本報記者 管林華

  在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中,欽廉地區第一個地方黨組織為何選擇北海?“其實這不是偶然的,與當時北海的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狀況密不可分。”2月2日,北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一級調研員徐傳英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當時北海具備了黨組織建立的經濟社會基礎、文化思想基礎、群眾基礎及幹部人才條件。

  經濟上,北海是近代中國西南對外重要的通商口岸,是欽廉四屬(亦稱“欽廉地區”,指的是由廣東劃歸廣西的前廉州府4個縣:合浦縣、欽縣、靈山縣和防城縣)的經濟中心。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的北海,被英國等西方列強所垂涎。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將北海辟為對外通商口岸,英法等西方列強將北海作為傾銷商品和掠奪中國西南資源的中轉口岸,並建立領事館、海關稅務司公館。通過海上貿易和興辦工商企業,客觀上刺激了北海近代工商業的興起和發展。19世紀二三十年代,北海形成了以珠海路、中山路為中心的商業網點,出現了許多金舖、錢莊、茶館、酒樓、旅社、商店、煙館、賭館、教堂及教會等。北海城區人口最多時達10萬人,被譽為“小廣州”。隨著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北海出現了城市無産階級和大量的小手工業者。

  思想文化上,北海是欽廉四屬的文化教育中心和傳播新思潮的前哨陣地,人們容易接受新思想新思潮。英法等西方列強進入北海後,為鞏固其殖民統治地位,在北海建立了貞德女校等一批具有殖民色彩的學校、醫院和文化設施。這些學校、醫院的創辦,雖然主觀目的是為其殖民統治服務的,但客觀上也促進了北海近代文化教育的興起與發展,培養了一批能夠接受新思潮的青少年。隨著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北海的傳播和影響,一批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知識分子涌現出來。

  政治上,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成功,為北海地方黨組織的建立創造了良好的政治環境。由於國共合作主張實施“扶助農工”等三大政策,當時北海的工人、農民、青年知識分子在開展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中得到了鍛鍊,為北海地方黨組織的建立打牢了群眾基礎。

編輯:唐穎倩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