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秀區 真抓實幹 蹄疾步穩啟新程
全年地區生産總值完成1255.3億元,同比增長5%,增速排全市各縣區前列,比2019年提升0.3個百分點;財政總收入完成203.0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97.6億元,比2019年提升2.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53.4%和64.8%,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過去的2020年,青秀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經濟社會保持較好發展,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青秀區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全方位推動高品質發展超越為目標,以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為總抓手,加快發展、轉型升級、全面提質,打造強首府核心增長極,實現經濟綜合實力、改革開放水準、社會文明程度、生態宜居水準、人民生活品質、社會治理效能顯著提升。
企業生産車間裏,機器轟鳴;重點項目施工工地上,車輛往來穿梭,焊花四濺……眼下的青秀區到處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按照“二産補短板、三産強優勢、一産顯特色”的産業發展思路,青秀區全力推進産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支撐高品質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為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注入強勁動力。
2020年,青秀區工業園區面積擴大15.3平方公里,增長55%;主導産業集群發展,合眾新能源汽車項目總裝車間成功封頂,美斯達數字化智慧工廠有序推進,恒大新能源汽車廣西基地簽約落地,建工集團南寧裝配式建築産業基地獲批為自治區級示範基地。新興産業佈局加快,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産業園建設提速,與35家企業簽署投資協議。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新增産值超10億元企業1家。
現代服務業方面,總部經濟不斷壯大,國美電器、上海康恒等企業設立廣西唯一區域總部,廣西第一家特斯拉服務中心開業運營;新增億元樓宇2棟,總數達13棟,重點樓宇稅收達41.3億元。文旅産業穩步發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順利啟動,全年接待遊客數量超30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330億元。“宅經濟”等新業態蓬勃發展,消費市場逐漸回暖,手上青秀購物節、創意生活節等系列活動順利開展,撬動千余家企業讓利8億元。
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田園青秀”田園綜合體建設加快,培育引進農業龍頭企業17家,新增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21家,成功創建縣級示範區3個、鄉級示範園4個、村級示範點11個,形成有機米、沃柑、肉牛等特色産業。施厚村獲評“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古岳坡獲評“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去年以來,青秀區區域交通加速優化,城市路網逐步完善,物流平臺加快建設,南寧農産品交易中心二期建設有序開展,伶俐物流園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152%,成功引進山姆會員店等9個重大項目,總投資451億元;培育億元以上外貿龍頭企業10家,企業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6%。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去年,青秀創新中心投入招商運營,網易聯合創新中心營業收入超31億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1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48家、瞪羚企業6家;新增專利1110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2.66件,同比增長5.8%,創新生態持續優化,創新活力進一步激發,“創新創業在青秀”的氛圍更加濃厚。
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交出疫情大考優秀答卷。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青秀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最快的速度吹響防控“集結號”,織密“五張網”,築牢“三道防線”,實施“十嚴格”措施,迅速遏制疫情蔓延,僅用一個多月時間就實現30例確診病例全部治愈出院,並長期保持“零新增”。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青秀區加快推動生産生活秩序全面恢復。“四上”企業、農業龍頭企業3月初全部復工復産,伶俐大橋、合眾新能源汽車等一批強首府標誌性重大項目迅速開工建設。及時出臺惠企利民政策15條,發放保經營穩發展補貼近5000萬元,新增市場主體2.4萬家,實施促消費專項行動,經濟社會運轉從“暫停鍵”切換到“啟動鍵”“加速鍵”,迅速恢復“人氣”“商氣”“煙火氣”,經濟大盤率先修復並持續向好。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青秀區始終把脫貧攻堅當作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在“拔窮根”上下功夫,在“謀長遠”上持續發力,突出重點攻堅補短板,大力推進産業扶貧,紮實做好兜底保障,激發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持續改善,帶領城區貧困群眾共赴小康之約。
2020年,青秀區農村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少年零失學零輟學,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0%,飲水安全覆蓋率達100%。産業扶貧卓有成效,城區“5+2”、貧困村“3+1”特色産業覆蓋率分別達95%和90%,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10萬元,同比增長176%。剩餘建檔立卡貧困戶13戶27人如期脫貧,脫貧攻堅圓滿收官。
2020年,青秀區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實現同步,提前一年實現“兩個翻一番”,2020年地區生産總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2010年的2.3倍和2.2倍。
本報記者李靜通訊員覃興輝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