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紅梅 通訊員 譚少詩
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産力。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廣西稅務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企業,放水養魚,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激發市場活力動力,為經濟發展夯實基礎、積蓄力量。
“去年公司能取得銷售收入14億元、凈利潤1.2億元的亮眼成績,離不開國家大力支持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全國人大代表、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副總、國家農業部農藥研製與施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羅金仁曬出去年減稅降費帳單,該企業享受各項減稅降費877萬元。
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得咋樣?辦稅繳費體驗如何?日前,廣西各級稅務部門主動向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問計問需,聽取意見建議,為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
在北海,稅務部門通過創新研發全國首個企業全生命週期自助一體機,企業自開辦到登出實現自助辦理最短時間為3分鐘,在全國首創企業開辦“7合1”一網通辦+智慧秒批。“稅收營商環境是整個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稅務部門不斷加快辦稅繳費便利化程度,極大方便了納稅人、繳費人。”全國人大代表、北海市行政審批局局長、市僑聯主席莫華福對此表示肯定。
稅收“雲上”服務提質效,大數據疏堵保暢通。稅務部門充分利用稅收大數據,為企業牽線搭橋,打通産銷鏈堵點,成為助企復産、助農增收的利器。蒼梧縣的全國人大代表祝雪蘭對此深有同感,去年疫情期間,梧州市山坪村六堡茶、農家冬蜜滯銷讓她一籌莫展。市稅務局得知後,立即運用稅收大數據為茶農拓展銷售渠道,幫助茶農增收近13萬元。
在柳州,為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稅務部門“特事特辦、特事快辦”,24小時之內為柳工辦理出口免抵退1800多萬元,助力産品遠銷印度、俄羅斯及中東地區,全國人大代表董事長曾光安對此大為讚賞。
不僅僅是工廠車間,減稅降費也落到了田間地頭,落到了農戶心裏。
“國家稅收政策利國利民,特別是出臺一系列涉農稅收優惠政策,讓我們農民實實在在嘗到了甜頭!”全國人大代表、武宣縣黃茆鎮上額村黨總支書郭以錄説,作為基層一線的農民代表,他深切感受到廣大農民脫貧致富路上的“稅”力量。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模羅朝陽告訴記者,稅收優惠政策讓涉農企業助力脫貧攻堅之路走得更穩,也進一步帶動了農民增收。
“稅務部門近年來著力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辦稅繳費服務,極大提升了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希望今年稅務部門繼續努力,創造更多民生‘幸福帳單’。”全國人大代表、昭平縣昭平鎮龍潭村村醫陳坤如此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