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春楠
近年來,部分媒體、網站惡意炒作流量明星,青少年粉絲越界狂熱追星、互踩、網絡恐嚇等事例頻頻出現,甚至出現了利用粉絲牟利的專業産業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和管理,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對此,多位住桂全國政協委員對規範“粉絲文化”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柳州市檢察院副檢察長韋震玲委員長期關注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她認為,“粉絲文化”已成為拉動娛樂産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但由於資本的介入和利益掛鉤,近年青少年“追星”亂象愈演愈烈,比如集資給明星送昂貴禮物,收買行銷號為明星及相關公司打榜帶流量,網絡罵戰詆毀誹謗他人,雇人在機場代拍,侵犯他人隱私、擾亂公共秩序。“這些已經不止是簡單的不良追星行為,有的已涉嫌違法犯罪。”
韋震玲分析,在這些亂象中,起到重要組織動員作用的是明星的粉絲後援會。“不少粉絲後援會通過網絡組織人員、籌集資金,具備了較強的社會動員能力,對於它們的約束、管理目前是真空狀態。”她建議粉絲後援會應在民政部門登記備案,明確責任,規定權利、義務,依法開展活動、接受年檢。
“明星是一種對優秀人物的泛指,包括帶貨達人、網絡紅人等,只要能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帶動力為社會作貢獻,都是值得肯定的。”廣西戲劇院院長龍倩委員認為,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和明星,應對粉絲行為承擔引導和約束的義務,共同營造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弘揚傳播正能量。
“應該讓科學家霸屏,而非流量明星。”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磨長英委員指出,當前各類媒體更多以娛樂化手段吸引和開發受眾市場,導致“流量明星”霸屏。她建議,國家和地方主流媒體應適當減少純娛樂欄目的比重和時段,增加對重大科技事件和優秀科技人員事跡的宣傳報道,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建議各地規劃建設更多可供青少年免費參觀體驗的科技場館,線上線下開展更多生動有趣的科技宣傳活動,轉移青少年的興趣點,潛移默化地增強年輕一代科技報國的責任擔當意識。